目前,全面两孩政策实施满一周年,政策反响如何?是否符合预判?1月22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召开新闻发布会,计划生育指导司司长杨文庄、妇幼司司长秦耕介绍,根据国家统计局1‰抽样调查数据推算,全年出生人口达到1786万人;根据卫生计生统计数据,全国住院分娩活产数为1846万人,两孩政策效应初步显现,符合预期。
2016年出生人口达到2000年来最高水平,两孩比重占全年出生人口45%
杨文庄介绍,2016年是实施全面两孩政策的第一年,也是实施单独两孩政策的第三年,出生人口达到2000年以来的最高水平。比2015年的出生人数1655万,多了131万。
“2000年我国出生人口为1771万人,之后下降到2002年的1647万人。2003年到2013年这十年间,出生人口始终在1600万上下波动。”杨文庄说,2014年以来,伴随着生育政策调整完善,出生人口有了明显增加,尤其是2016年,超过了1786万,是2000年以来最高的出生人口年份。出生人口比“十二五”时期年均增加了140万以上,所以政策实施效果还是非常明显的。
杨文庄介绍,生育政策调整完善,带动了两孩出生明显增加。2013年以前,两孩出生比重在全年出生人口占比始终保持在30%左右。2015、2016年,两孩及以上占比超过了45%,提高了十几个百分点。
根据之前的测算,“十三五”期间是生育政策调整完善,特别是全面两孩政策效应集中释放的一个时期,年出生人口在1700―2000万人之间,总和生育率在1.8左右波动。“‘十二五’期间育龄妇女每年减少350万人左右,‘十三五’每年减少500万人左右,由于生育政策调整完善,出生人口仍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说明政策效果显现。”
“实施全面两孩政策,目前看还是完全符合预判的。”杨文庄说,但相关配套经济社会政策和群众生育意愿、生育行为还有一定差距,还需要完善有关的配套政策措施。
符合全面两孩政策人群中,35岁以上占了2/3
秦耕介绍,2016年,全国住院分娩活产数达到1846万,较2015年增长了11.5%,两孩比例和高龄高危孕产妇比例明显增高。2016年,全国孕产妇死亡率下降到19.9/10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下降到7.5‰和10.2‰,在2015年基础上稳中有降。
符合全面两孩政策人群中,35岁以上占了2/3,属于临床的高龄产妇。秦耕介绍,去年上半年,卫计委印发意见,以高龄产妇为重点,全面加强高龄、高危孕产妇的管理服务和临床救治。主要突出三个方面。
一是关口前移,加强生育前的咨询,为这些高龄妇女规范提供科学备孕的指导、妊娠风险的提示等服务。
二是抓住关键,做好孕产妇的系统管理,筛查危险因素,识别高危孕产妇,对高危孕产妇严格实行专案管理,密切监视治疗妊娠的合并症和并发症。
三是守住底线,强化危急重症的转院和救治,完善孕产妇和新生儿危急重症的转诊和救治的网络,保证危重的孕产妇和新生儿能够得到及时转运、救治,确保有效衔接和绿色通道畅通。
秦耕介绍,将依托产科儿科实力强和综合救治能力较强的医疗机构,加快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中心建设,健全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转诊、会诊网络,提升救治能力和水平,确保急救“生命通道”畅通。2017年年底前,省级要建立若干个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中心,市、县两级均要建立至少1个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和1个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
调查显示,育儿成本占到我国家庭平均收入近50%
杨文庄说,根据卫计委2015年生育意愿调查的结果,因为经济负担、太费精力和无人看护而不愿生育第二个子女的分别占到74.5%、61.1%、60.5%。照料压力、养育成本、女性职业发展,以及追求生活质量等因素,对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的约束增强了。
有调查显示,育儿成本已经占到我国家庭平均收入接近50%,教育支出是最主要的一个负担。托育服务短缺非常严重,0―3岁婴幼儿在我国各类托幼机构入托率仅为4%,远低于一些发达国家50%的比例。80%的婴幼儿由祖辈参与看护。近年来,大中城市房价攀升,影响一些家庭的生育决策。一些用人单位担心女性生育两孩提高用人成本,一些地方女性产假、哺乳假等权益落实不到位。母婴设施缺乏,女性在兼顾家庭和事业发展方面,存在着很多的顾虑。
杨文庄说,中央明确提出构建家庭发展支持体系,鼓励按政策生育。国务院40多个部门明确分工,推动任务落实。一方面,积极构建配套的政策体系,完善医疗、托育、教育、社保、税收等相关经济政策,加强妇幼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基本生育免费服务制度,加强儿童医疗服务供给。积极开展托育服务,大力推进学前和中小学义务教育均等化,开展相关福利制度的政策研究,完善促进性别平等的政策措施,保障女性就业、休假等合法权益,平衡工作和家庭的关系。
“从发达国家的经验看,各国在鼓励生育上,主要采取经济支持、提供托幼服务,还在女性就业方面提供一些便利和促进政策。但政策实施的效果一般有5到10年的滞后,这也提示我们需要在政策制定落实方面,加紧做、加快做。”杨文庄说,另一方面,也要大力加强新型人口文化和生育文化的建设,倡导家庭负责任、有计划地生育。重视家庭建设,夫妻共同承担养育子女的责任,不要把责任都推给母亲。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比如加强助产服务、加强妇幼保健能力的建设、加强托育服务,保障女职工生育期间的劳动权益等。
针对一床难求的现象,秦耕认为这不是全国普遍现象,主要集中在一些大城市尤其是在三级医疗机构。“通过调整扩增、分级建档、联合互动等方式,力争在一个区域内每千分娩量达到17张产科床位。”他说,在加强机构建设、补齐硬短板的同时,加强紧缺的人才队伍建设,包括儿科医生、产科医生、助产士等等,希望在“十三五”期间,增加紧缺人员14万人。
钟南山接受专访 王帅/摄 北京3月9日电 (曾璇)“我国的医疗改革一定要从供给端入手,实行医疗领域的‘供给侧改革’是解决目前医疗领域诸多难题的重要手段。”2017年3月8日,全国人大代表、广州呼吸疾病
早春三月,华夏大地春潮涌动,位于扬子江畔的民族制领军企业扬子江业集团(以下简称扬子江)正如火如荼地开展仿制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工作。 近年来,扬子江剑指打造全球一流制企业的宏伟目标,全力开展一致性评价
北京3月7日电 (记者高奕楠)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以岭业董事长吴以岭建议,以中医养生文化指导健康人群预防慢病,发挥中医优势实现慢病早期防治,发挥中医在慢病急性期治疗中的优势,应用中医提升慢病
北京3月7日电 (记者高奕楠)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的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以岭业董事长吴以岭建议,应该加大力度扶持中类的开发,促进中大健康产业发展,鼓励中类保健食品向境外出口,挖掘中“金矿”
北京3月7日电 (记者高奕楠)全国政协委员、李锦记集团董事、李锦记健康产品集团主席兼行政总裁李惠森建议,提升中草的种植效益和品质标准,引导多方力量,推进中医的国际化进程,推动中医行业可持续发展。 李惠
全国政协委员丁洁 北京3月4日电 (记者高奕楠)“罕见病”,顾名思义就是指患病率很低、很少见的疾病。世界卫生组织将罕见病定义为,患病人数占总人口的0.65‰-1‰之间的疾病或病变。 2017年“两会
北京3月3日电 (记者韩雅菘)“目前存在中材企业自检、政府抽检、第三方检验三种质量检验检测能力建设不协调、不匹配的情况,中材质量难以得到系统化保障。”3日上午,全国人大代表、天士力控股集团主席闫希军在
北京3月3日电 (记者韩雅菘)今天上午,全国人大代表、天士力控股集团主席闫希军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将工业化、信息化、数字化融合,通过改造提升中传统制造方法,创建现代中国际化智能制造模式,可打通智能化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