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1月22日电 (聂丛笑)近日,针灸铜人因作为“国礼”赠送给世界卫生组织而颇受关注。那么,针灸铜人到底是什么时候出现的?主要用途是什么?做为“国礼”送出的针灸铜人又有哪些意义呢?为此,中国中医科学院20日召开“从国礼针灸铜人看中医针灸国际推进”座谈会解答了这些热点问题。
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研究员黄龙祥介绍说,我国的针灸铜人最早出现在宋代。针灸铜人是我国乃至世界上首次由政府颁布的针灸标准,是针灸学的一个象征。在针灸教学中有一个很重要的领域是针灸要取穴,所以针灸铜人在古代也是一种针灸教具,是检测学生水平的考试工具。考试院在针灸铜人的穴位内灌注水银,之后用蜡封住铜人,考试时,学生根据要求以针刺穴,针入水银出,表示学生找到的穴位正确,反之则表示不合格。
黄龙祥还介绍说,最早的宋代铜人是标准的男性造型,上面是宋代国家标准354个穴位。到清代出现的女性铜人,不是作为教学的目的,而是作为礼品出现的。铜人身上穴位数字是根据国家标准而有所变化的,每个朝代的国家标准的穴位数也有所不同。我们今天的标准是361个,大多数是采用了宋代的标准,差别不大。
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主席、中国针灸学会会长刘保延介绍说,目前有18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在使用针灸。我国在中医方面的国家标准有30多项,其中有28项是针灸的标准,针灸的国家标准占整个国家标准的85%以上。“我们在国家标准中做了几件事:一是对针灸的术语、对穴位的定位、穴位的名称制定了标准;二是对常用的针具制定了标准;三是针灸的操作技术标准。因为针灸涉及到各种操作。我们把各种常用的操作技术进行了规范,制定了标准。这些标准现在已经发布了,大家都在逐渐的使用,就像刮痧怎么刮才是正确的方法,我们也有标准和规范。”刘保延认为,针灸之所以发展到今天,很大程度上跟我们重视针灸的标准规范是分不开的。
刘保延表示,把铜人作为国礼送给世界卫生组织,对针灸人来说是一种鞭策,也是一种鼓励。“原来我们认为针灸是中国的发明,现在针灸走向国际以后,它已经成为世界针灸。世界针灸的发展给我们针灸的发源地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包括器具方面的挑战、研究方面的挑战、应用范围的挑战。” 刘保延表示,“在这种巨大的倒逼机制下,如果我们不好好做,很可能针灸的很多东西就成了国外的专利了。所以,中国中医人一定要学习好古人的智慧,在古人的肩膀上继续往前走,真正把我们的传统医学继承好、发扬好”。
钟南山接受专访 王帅/摄 北京3月9日电 (曾璇)“我国的医疗改革一定要从供给端入手,实行医疗领域的‘供给侧改革’是解决目前医疗领域诸多难题的重要手段。”2017年3月8日,全国人大代表、广州呼吸疾病
早春三月,华夏大地春潮涌动,位于扬子江畔的民族制领军企业扬子江业集团(以下简称扬子江)正如火如荼地开展仿制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工作。 近年来,扬子江剑指打造全球一流制企业的宏伟目标,全力开展一致性评价
北京3月7日电 (记者高奕楠)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以岭业董事长吴以岭建议,以中医养生文化指导健康人群预防慢病,发挥中医优势实现慢病早期防治,发挥中医在慢病急性期治疗中的优势,应用中医提升慢病
北京3月7日电 (记者高奕楠)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的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以岭业董事长吴以岭建议,应该加大力度扶持中类的开发,促进中大健康产业发展,鼓励中类保健食品向境外出口,挖掘中“金矿”
北京3月7日电 (记者高奕楠)全国政协委员、李锦记集团董事、李锦记健康产品集团主席兼行政总裁李惠森建议,提升中草的种植效益和品质标准,引导多方力量,推进中医的国际化进程,推动中医行业可持续发展。 李惠
全国政协委员丁洁 北京3月4日电 (记者高奕楠)“罕见病”,顾名思义就是指患病率很低、很少见的疾病。世界卫生组织将罕见病定义为,患病人数占总人口的0.65‰-1‰之间的疾病或病变。 2017年“两会
北京3月3日电 (记者韩雅菘)“目前存在中材企业自检、政府抽检、第三方检验三种质量检验检测能力建设不协调、不匹配的情况,中材质量难以得到系统化保障。”3日上午,全国人大代表、天士力控股集团主席闫希军在
北京3月3日电 (记者韩雅菘)今天上午,全国人大代表、天士力控股集团主席闫希军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将工业化、信息化、数字化融合,通过改造提升中传统制造方法,创建现代中国际化智能制造模式,可打通智能化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