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领导 > 官场新闻

湖南:2016年立案调查"雁过拔毛"式腐败问题5675件

日期:2017-03-14 14:46:57  点击:0 
分享:

2016年,湖南全面推进“雁过拔毛”式腐败问题专项整治工作,严查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微腐败”,全省共立案调查“雁过拔毛”式腐败问题5675件,处理7951人,追缴资金3.69亿元,清退资金7025.06万元。

去年3月,省委、省政府印发方案,确定由省纪委牵头,省财政厅等18个省直相关单位参与,在全省开展“雁过拔毛”式腐败问题专项整治,对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进行全面排查、集中攻坚。结合推进精准扶贫、廉洁扶贫,重点查处和纠正市州、县市区职能部门及公共服务、行政执法等领域,乡镇(街道)、村(社区)及基层站所,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以权谋私、优亲厚友、虚报冒领等问题。坚持把责任压到县、乡党委。明确县、乡党委书记为第一责任人;要求县、乡纪委把查处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作为主要工作任务,进村入户,进行“拉网式”检查。

整治中,省纪委畅通群众举报渠道,加强对全省扶贫攻坚重点地区反映扶贫领域违纪问题线索的督办,对项目资金分配、拨付、管理使用以及村级集体“三资”、村级财务管理和群众事务等方面的问题线索进行“大起底”“大化解”。省纪委梳理出三批共计300件重点问题线索,并实行挂牌限期督办,对处理情况及时通报。目前,第一批和第二批挂牌督办的200件已全部办结完成,前两批共查实155件,处分410人,组织处理86人,移送司法机关27人。第三批100件重点问题线索正在督办之中。

省纪委注重查找“雁过拔毛”式腐败问题根源,划出重点领域“负面清单”,并督促各市州、县市区及职能部门完善政务信息平台,推进村务公开,加大涉农、扶贫、民生领域政策、资金、项目等信息公开力度。为加强源头治理,省纪委还建立审计与纪检联动协作机制,督促审计机关把雁过拔毛式腐败问题列为重要审计内容,将民生资金、农村饮水和安居等项目等列入专项审计。(湖南省纪委)

相关内容

  • 我国探索加强社区卫生服务能力建设 助力分级诊疗 我国探索加强社区卫生服务能力建设 助力分级诊疗

    就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是财富增长的来源,也是居民收入的主渠道。在经济下行压力下,就业目标不减反增,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始终以人民为中心,把就业作为最大的民生的坚强信心。  一方面,上调目标是要更好

  • 大数据填报愿咨询费被炒数万元 实际无数据支持 大数据填报愿咨询费被炒数万元 实际无数据支持

    就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是财富增长的来源,也是居民收入的主渠道。在经济下行压力下,就业目标不减反增,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始终以人民为中心,把就业作为最大的民生的坚强信心。  一方面,上调目标是要更好

  • 巡视组缘何杀“回马枪”?跳出旧有“一巡了之”困境 巡视组缘何杀“回马枪”?跳出旧有“一巡了之”困境

    就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是财富增长的来源,也是居民收入的主渠道。在经济下行压力下,就业目标不减反增,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始终以人民为中心,把就业作为最大的民生的坚强信心。  一方面,上调目标是要更好

  • 娄勤俭:大力弘扬延安精神 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娄勤俭:大力弘扬延安精神 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娄勤俭代表 弘扬延安精神 激发干事激情 娄勤俭代表(陕西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要大力弘扬延安精神,从其丰富内涵中找到根脉、传承基因、汲取力量,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延安精神是我们党性质和宗旨

  • 个别地方官网官微屡现不当 信口开河因权力傲慢 个别地方官网官微屡现不当 信口开河因权力傲慢

    制图/高岳 个别地方政府部门官网官微的不当回复说明,某些地方的依法行政、法治政府建设、公职人员法治教育都还没有完全落实到位。不当回复会降低政府部门的公信力,拉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距离。杜绝不当回复,关键

  • 四川:十八大以来立案查处纪检监察干部638人 四川:十八大以来立案查处纪检监察干部638人

    四川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把加强队伍建设放在突出位置,紧扣忠诚、干净、担当,强警示、抓监管、严惩处,用铁的纪律锻造过硬队伍。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立案查处纪检监察干部638人,其中,厅级8人,处级90人;处

  • 落马官员为何偏爱房产?谋房比直接收钱更隐蔽 落马官员为何偏爱房产?谋房比直接收钱更隐蔽

    中央巡视组近日向有的地方反馈巡视“回头看”情况中提出,“存在领导干部以权谋房等问题”。“新华视点”记者梳理发现,近年来,在中央巡视组对多个被巡视对象的反馈意见中,领导干部“以权谋房”的表述多次出现。

  • 石家庄:干部因大胆履职而出现失误 可不追责 石家庄:干部因大胆履职而出现失误 可不追责

    日前,河北石家庄市委出台《石家庄市党政机关容错纠错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提出,单位或党员干部在履职担当、改革创新中,未能实现预期目标或出现偏差失误,但不违反法律和政策的禁止性规定,勤勉尽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