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科技 > 科学技术

超强厄尔尼诺影响我国生态气象

日期:2017-03-11 16:06:46  点击:0 
分享:

 

  2000年以来全国植被生态质量趋势图表

  【科学向未来】

  生态气象是研究天气、气候和大气成分与生态系统因子间相互关系及规律的科学,研究人员可以从天气气候影响生态系统的关键指标入手,监测不同天气气候对草原、森林、农田等生态系统的影响,还可评估极端天气对重点生态保护区域及全国植被生态质量、湖泊水质的影响。2014年到2016年,我国气候受到百年以来最强的厄尔尼诺事件影响,极端天气频发。这次超强厄尔尼诺事件对我国生态气象有哪些影响?本期特邀国家气象中心的专家为大家详解。

  2014年9月开始发展的厄尔尼诺事件,是20世纪有观测以来最强的。生命史时长、累计强度、峰值强度,这三个指标都达到了历史最高,这次过程比之前发生的1982/1983年和1997/1998年厄尔尼诺都强,形成了百年以来最强的厄尔尼诺事件。

  受这次超强厄尔尼诺事件的影响,2016年长江中下游出现严重暴雨洪涝,江淮江汉洪涝、高温、干旱多灾连发。但庆幸的是,2016年全国有近80%的区域年降水量比常年偏多,有67%的区域降水量多于2015年,特别是我国北方和西部干旱、半干旱区域2016年降水偏多,使得我国植被生态质量在2016年达到近年最好,全国31个省(区、市)植被生态质量均延续改善趋势。

  2016年全国大部分地区降水和热量充足

  厄尔尼诺事件是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的结果。地球表面由71%的海洋和29%的陆地组成,海水表面温度的变化,可能会使大气环流发生变化。厄尔尼诺事件发生后,会通过热带海―气相互作用等,影响全球天气和气候。

  受2014/2016年超强厄尔尼诺事件的影响,2016年全国有近80%的区域年降水量比常年偏多,有67%的区域降水量多于2015年,特别是我国北方和西部干旱、半干旱区域2016年降水偏多,有利于陆地植被生长。

  而2016年植物主要生长季3至11月全国有96%的区域活动积温比常年同期偏多100℃・日以上,华北、黄淮和西北地区大部偏多300~400℃・日。北方大部地区初春气温偏高、回暖早,初秋气温偏高、降温迟,无霜期增加,植被生长期延长,热量条件也十分有利植被生长。

  国家气象中心生态气象监测的指标表明:因降水和热量充足,2016年全国植被生态质量处于正常偏好的面积比例达82%,较2015年增多6%。全国植被平均净初级生产力、覆盖度均较2015年增加,陆地生态系统供给能力明显增强。特别是东北地区南部、华北大部、陕西北部、北部、华南西部、西南地区东部等地2016年植被生态质量明显偏好,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比常年增加10%~30%。

  全国生态气象指标2016年达最好

  2000年以来,全国植被生态质量总体呈改善趋势。其中,全国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和覆盖度均呈增加趋势,受到超强厄尔尼诺事件影响,2016年达最高值,植被生态质量最好。

  从区域分布看,全国有90%多的区域植被生态质量呈改善趋势,其中我国北、中、南有三条带状区域植被生态改善尤为明显:一是从东北经华北到西北地区东部的三北增长区,二是江淮江汉一带与西南地区东部增长区,三是云南南部到两广南部增长区。这三条绿色生态保护带在北方防风固沙、减轻黄河和长江以及珠江流域水土流失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31个省(区、市)植被生态改善指数均大于零,植被生态质量均呈改善趋势。其中,有10个省(区、市)植被生态质量改善指数达10以上,改善明显;陕西位居第一,改善最快。

  从森林、农田、草原三大生态系统来看,2016年均处于较好状态:2016年全国森林植被生态质量指数达80以上,较2015年提高,其中森林净初级生产力达786克碳/平方米,覆盖度达61%,均较2015年有所提高;2016年全国草原植被净初级生产力与覆盖度均呈增加态势,全国草原产草量较2015年增加、覆盖度提高;2016年全国农田固碳量达685克碳/平方米,是仅次于2000年以来的历史最高年(2015年)。

  气象卫星遥感数据分析

  受到超强厄尔尼诺事件带来的降水影响,国家实施的“三江源”“呼伦湖”区域生态保护和太湖蓝藻水华等生态治理工程效果明显,根据气象卫星遥感监测数据分析显示,三江源湖泊面积呈增加趋势,草地退化得到控制;广西石漠化区2000年以来植被生态逐渐变好;太湖蓝藻水华近10年发生少,呼伦湖水体面积增加较快,洞庭湖和鄱阳湖丰水期面积偏大。

  三江源:三江源地区包括果洛州、玉树州、海南州、黄南州的21县(市)和唐古拉乡,是我国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气象卫星遥感监测结果表明:2006年以来三江源湖泊面积呈增加趋势,平均每年增加近26平方公里,2016年湖泊面积较2006年增加了8.4%。面积最大的鄂陵湖平均每年增加2.6平方公里,2016年较2006年增加了5%;面积次大的乌兰乌拉湖平均每年增加10.8平方公里,增速最快,2016年较2006年增加了21.2%;面积第三的扎陵湖平均每年增加1.7平方公里,2016年较2006年增加了4.3%。

  从生态气象学的指标分析,2000年以来三江源地区植被生态质量总体呈现改善态势,其中植被净初级生产力、覆盖度均呈增加态势。从区域分布来看,三江源有92%的区域植被生态质量改善,植被生产力提高,草地退化得到遏制。2000年以来三江源地区降水增加、气温升高,年降水量平均每10年增加36毫米,年平均气温每10年增加0.7℃,气候暖湿化有利于植被生长和湖泊蓄水,也有利于促进生态保护工程措施效果的发挥。

  呼伦湖区域:呼伦湖是亚洲中部草原最大的淡水湖,也是我国第五大淡水湖。2012年以来,国家在呼伦湖区域先后施行了裸露沙地综合治理、湿地修复和综合整治、“引河济湖”和“河湖连通”等大型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经过近5年的综合治理和2012―2014年降水增多,2014―2016年呼伦湖水体面积增加较快,恢复到2000平方公里以上。

  广西石漠化区治理:气温升高、降水增加有利于植被生长。2016年全区石漠化治理区植被生态质量指数接近88,比2015年提高约4%,比常年提高近17%,达2000年来最好水平。但受少雨干旱、低温冰冻和高温热害影响,石漠化区植被生态质量指数波动较大,2003―2004年、2009―2011年有两个低值的时段。

  太湖蓝藻水华治理:工业、农业、生活排污造成的水质恶化是太湖蓝藻暴发的根本原因,气温、降水和风速是蓝藻水华发生的重要气候因素。气象卫星遥感监测结果分析,近年来政府加大了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2016年蓝藻水华面积延续下降趋势,治理取得明显效果。

   (作者系国家气象中心农业气象中心正研级高工)

相关内容

  • 近期将有10家省级高新区升级为国家高新区 近期将有10家省级高新区升级为国家高新区

    北京2月15日电(记者贺迎春)科技部副部长阴和俊在今天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我国146家国家高新区发展势头强劲,发展态势良好,“十二五”期间营业收入保持年均17.4%的增长速度;2016营业收入预计

  • 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安全运抵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 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安全运抵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

    北京2月13日电(赵竹青 郭心冰 肖建军)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天舟一号货运飞船按流程完成了出厂前所有研制工作,2017年2月5日从天津港启程,经过约一周的海陆运输,于13日安全运抵海南文昌航

  • SKA反射面天线详细设计方案通过国际评审 SKA反射面天线详细设计方案通过国际评审

    北京2月13日电(记者贺迎春)科技部网站消息,平方公里阵列射电望远镜项目(SKA)天线国际工作包联盟近期在华召开了反射面天线结构详细设计评审会(DDR)。中国电科54所牵头国际同行共同编制形成的天线详

  • 煤炭间接液化技术成功实现百万吨级工业化应用 煤炭间接液化技术成功实现百万吨级工业化应用

    北京2月13日电(记者贺迎春)科技部网站消息,煤转化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研发的高温铁基浆态床煤炭间接液化技术为核心的全球单套规模最大的煤炭间接液化装置――神华宁煤400万吨/年煤制油工程,近期实现了煤制

  • 我国首次在原子尺度揭示水的核量子效应 我国首次在原子尺度揭示水的核量子效应

    北京2月13日电(记者贺迎春)科技部网站消息,北京大学量子材料科学中心江颖、王恩哥课题组围绕“原子尺度上水的核量子效应”开展研究工作,基于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分别发展了亚分子级分辨成像技术、单分

  • 我国首次举办东盟―中日韩青少年科技冬令营 我国首次举办东盟―中日韩青少年科技冬令营

    北京1月16日电(记者贺迎春)16日上午,主题为“青春有梦,创客我行”的第8届东盟-中日韩(10+3)青少年科技冬令营与教师科技研讨会在京启动。这是该活动首次在我国举办。 据了解,16日―19日期间,

  • 我国成功研制世界上最亮的可调极紫外光源 我国成功研制世界上最亮的可调极紫外光源

    北京1月16日电 (记者 郝孟佳)15日,由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和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联合研制的“基于可调极紫外相干光源综合实验装置”――大连光源调试出光,输出光脉冲光子数达到140万亿个,成为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设置专项支持国际科技创新合作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设置专项支持国际科技创新合作

    北京1月12日电(记者贺迎春)日前,战略性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2016年项目指南向社会正式发布。2016年征集的项目以落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科技创新合作专项规划》等为重点,以合作研发为基础,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