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18日,瑞士日内瓦。
国家主席习近平与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共同见证中国政府和世卫组织签署“一带一路”卫生领域合作谅解备忘录,并出席中国向世卫组织赠送针灸铜人雕塑仪式。这个浑身布满穴位的铜人雕塑,顿时吸引了世界目光。
习近平主席在赠送针灸铜人雕塑仪式上的致辞中指出,我们要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传统医学,用开放包容的心态促进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更好融合。中国期待世界卫生组织为推动传统医学振兴发展发挥更大作用,为促进人类健康、改善全球卫生治理作出更大贡献,实现人人享有健康的美好愿景。
随着《中国的中医》白皮书等中医政策文件的发布,我国中医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中医“走出去”正迎来最好发展时期。
从“将信将疑”到“国王想预约”
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中国中医在国际上声誉渐隆,背后是先行走出去的中医人几十年筚路蓝缕、栉风沐雨的艰难创业历程。
林国明,毕业于浙江医科大学中医系。1990年,他自信满满地来到比利时布鲁塞尔建立了中医诊所,一边搞中医研究,一边接诊患者。在他看来,中医诸多特点恰能弥补西医不足,自己的诊所一定会顾客盈门。
然而当时的比利时人并不认可中医,中医医疗费也未列入当地医保,林国明的诊所门可罗雀。直到两年后,一位“病急乱投医”的重症病人给了他扭转乾坤的机会。
荷兰一位叫哈利的肝癌患者陷入深度昏迷,西医几乎已无能为力,家人情急之下把哈利送到了林国明的诊所。林国明诊断后开出中处方,哈利连服三剂后,奇迹般地苏醒了。
此事轰动了布鲁塞尔,林国明诊所一炮打响。长期受腰痛困扰的比利时前国王阿尔贝二世听闻此事,专门致信表达了想尝试中医治疗的愿望。如今,林国明的诊所早已得到比利时医学会的承认,并列入了医保名录。
从“将信将疑”到“国王想预约”,几十年来,中医辨证论治、疗效显著且副作用小等优势正为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所了解并接受,中医在海外迎来暖春:
――在美国,50个州中有46个及华盛顿特区通过了针灸立法,全美有执照的针灸师达4万人左右。
――在澳大利亚,2012年,政府正式将中医纳入医疗体系,全澳已有约5000名正规注册的中医师。
――在俄罗斯,中俄合作创建了“北京中医大学圣彼得堡中医中心”,成为这个国家第一所获法律认可的中医院。
据《中国的中医》白皮书介绍,中医传播目前已遍及183个国家和地区,海外建立的中医中心已有10个。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目前103个成员国认可使用针灸,其中29个设立了传统医学的法律法规,18个将针灸纳入医疗保险体系。
世卫组织驻华代表施贺德表示,世卫组织认可并珍视传统医学在国家卫生体系中发挥的作用,“展望未来,中医不仅将在治病方面发挥作用,还会在保证人类健康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中华瑰宝”到应对全球卫生挑战的“济世良方”
当前,发展中国家“健康鸿沟”依然是全球卫生治理的一大挑战。有统计称,全球仅10%的卫生研究预算用于防治危及全球90%人口的严重疾病。中医中成本低、简便灵验,被认为是未来消除“鸿沟”的一剂良方。
纳米比亚人阿玛利娅膝盖受伤,辗转国内各大医院久治无效,去年经人介绍找到了中国医疗队,经过一段时间每周三次的针灸治疗,常年困扰阿玛利娅的膝盖肿胀彻底消失了。
中国医疗队在纳米比亚行医近20年,在这个200多万人口的国家赢得了很高声望。
“以人为本、悬壶济世”。中国在致力于自身发展的同时,坚持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承担相应国际义务。开展中医对外援助,已被明确列入《中国的中医》白皮书。
中国向亚洲、非洲、拉美70多个国家派遣了医疗队,每个医疗队中都有中医人员,约占医务人员总数的10%;在非洲国家启动建设中国中医中心,在科威特、阿尔及利亚、突尼斯、摩洛哥等国家还设有专门的中医医疗队(点)。
中国还加强在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非洲国家开展艾滋病、疟疾等疾病防治,先后派出中医技术人员400余名,分赴40多个国家。援外医疗队采用中、针灸、推拿以及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了不少疑难重症,挽救了许多病情垂危者的生命。
――在科摩罗,中国抗疟团队在蚊虫肆虐的环境中一待就是8年。8年来,他们使用“中国神”青蒿素,帮助这个非洲岛国取得了抗击疟疾的胜利。
――在加纳,长期以来医疗资源匮乏,医疗水平落后,疟疾、腰腿疼痛等常见病长期困扰民众。过去3年,驻守的中国医生采用中医疗法救治,赢得广泛赞誉。
――在科威特,自1976年以来,当地活跃着一支来自中国的医疗队,他们从事传统中医治疗,为患者解除病痛,家喻户晓。
……
伴随着中国对外医疗援助的脚步,中医作为医疗队常用的诊治方法,在帮助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低收入国家民众实现生存权和发展权方面,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从对接“一带一路”到“国家队”整装待发
谢琦,美国华裔姑娘。5年前,她只身来到北京中医大学留学研修中医。在去年9月举行的全国中医院校针灸推拿临床技能大赛中,她获得了三等奖。
“针灸推拿现在在美国发展得特别好,我希望学成后能帮助更多人减少病痛,感谢中医的神奇功效。”她说。
北京中医大学是我国建立的首批高等中医院校之一。近年来,该校积极推动中医国际交流与合作,成为我国中医国际化创新实践的一个缩影。与此同时,中医“走出去”的探索实践正在多地如火如荼地进行:
――甘肃省,有着深厚的中医文化历史积淀和资源优势,近年来借力“一带一路”,在俄罗斯、法国、新西兰和乌克兰等8国建立岐黄中医学院,在吉尔吉斯斯坦等4国建立岐黄中医中心。
――四川省,素有“中医之乡”“中之库”美誉,拥有材资源5000余种,先后在俄罗斯、黑山、捷克、马其顿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起中医海外中心,由四川派出中医医生,对方提供场地,共同开展中医诊疗工作。
――广西壮族自治区,利用地利优势,大力开拓东盟市场,连续举办3届中国―东盟传统医高峰论坛。中国―东盟传统医交流合作中心成功落户该自治区。
……
作为顶层设计,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把发展中医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中医法(草案)》《中医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以及《中国的中医》白皮书相继出台。
中医法规和发展规划相继推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中医交流合作,加强同世卫组织的合作,这些举措为“中华瑰宝”的下一步发展和“走出去”吹响了“集结号”。
当前,中医振兴发展迎来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习近平在致中国中医科学院成立60周年贺信中强调,要“推动中医走向世界”。
日前,国家中医管理局和国家发改委共同发布《中医“一带一路”发展规划(2016-2020年)》,包括建立30个海外中医中心、颁布20项中医国际标准……“国家队”整装待发,中医“走出去”如虎添翼,必将在全世界闪耀出更加夺目的光彩。(记者 胡冠、参与记者:潘革平、魏良磊、张继业、徐海静、杨士龙、吴小军、乐艳娜、闫建华)
钟南山接受专访 王帅/摄 北京3月9日电 (曾璇)“我国的医疗改革一定要从供给端入手,实行医疗领域的‘供给侧改革’是解决目前医疗领域诸多难题的重要手段。”2017年3月8日,全国人大代表、广州呼吸疾病
早春三月,华夏大地春潮涌动,位于扬子江畔的民族制领军企业扬子江业集团(以下简称扬子江)正如火如荼地开展仿制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工作。 近年来,扬子江剑指打造全球一流制企业的宏伟目标,全力开展一致性评价
北京3月7日电 (记者高奕楠)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以岭业董事长吴以岭建议,以中医养生文化指导健康人群预防慢病,发挥中医优势实现慢病早期防治,发挥中医在慢病急性期治疗中的优势,应用中医提升慢病
北京3月7日电 (记者高奕楠)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的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以岭业董事长吴以岭建议,应该加大力度扶持中类的开发,促进中大健康产业发展,鼓励中类保健食品向境外出口,挖掘中“金矿”
北京3月7日电 (记者高奕楠)全国政协委员、李锦记集团董事、李锦记健康产品集团主席兼行政总裁李惠森建议,提升中草的种植效益和品质标准,引导多方力量,推进中医的国际化进程,推动中医行业可持续发展。 李惠
全国政协委员丁洁 北京3月4日电 (记者高奕楠)“罕见病”,顾名思义就是指患病率很低、很少见的疾病。世界卫生组织将罕见病定义为,患病人数占总人口的0.65‰-1‰之间的疾病或病变。 2017年“两会
北京3月3日电 (记者韩雅菘)“目前存在中材企业自检、政府抽检、第三方检验三种质量检验检测能力建设不协调、不匹配的情况,中材质量难以得到系统化保障。”3日上午,全国人大代表、天士力控股集团主席闫希军在
北京3月3日电 (记者韩雅菘)今天上午,全国人大代表、天士力控股集团主席闫希军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将工业化、信息化、数字化融合,通过改造提升中传统制造方法,创建现代中国际化智能制造模式,可打通智能化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