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两天,中成圈子炸开了锅,缘由是国家食监局新发布的一纸文件:“为进一步规范中成的命名,国家食品品监督管理总局起草了《中成通用名称命名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记者发现,征求意见稿中明确规定:中命名不应采用封建迷信或低俗不雅用语;一般不采用人名、地名、企业名称命名,也不应用代号命名,如名称中含“X0X”等字样;避免采用可能给患者以暗示的有关理学、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或治疗学的品名称,如名称中含“降糖”、“降压”、“降脂”、“消炎”、“癌”等字样;不应采用夸大、自诩、不切实际的用语,如“宝”、“灵”、“精”、“强力”、“速效”等;名称也不能含有“御制”“秘制”等溢美之词……
“这一扫下去,打倒了一大片。”不少业内人士对此都表达了困惑,按照这个规定,“速效救心丸”有“速效”两个字,今后是不是就要改名了?“锁阳固精丸”,又是“阳”又是“精”是不是就属于低俗了?还有中成带有“”字的,比如“复方羊藿口服液”,这个算不算低俗?还有一系列以“黄精”命名的中成,比如“当归黄精膏”、“益元黄精糖浆”、“十一味黄精颗粒”等,这些品中都含有同一种成分――中饮片“黄精”。至于与人名、地名、企业名有关的广为熟知的中成也非常多,比如“马应龙麝香痔疮膏”和“马应龙八宝眼膏”,与人名有关;“云南白”、“桂林西瓜霜”都带有地名;“御制平安丸”等成带着“御制”两个字;带消炎等理学的中成更多,如“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消炎利胆片”等……
此次《中成通用名称命名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将持续到2月15日结束。记者发现,文件中谈到指导原则不仅适用于中新的命名,也适用于对原有中成不规范命名的规范。对于沿用已久的名,如必须改动,可列出其曾用名作为过渡,过渡时间应按国务院品监督管理部门的有关规定执行。
除了这些禁止条款,今后中成该如何命名?对此,征求意见稿给出了一系列指导原则,比如单味制剂命名一般应采用中材、中饮片、中有效成分、中有效部位加剂型命名,如花蕊石散等;可采用中有效成分、中有效部位与功能结合剂型命名;中材人工制成品的名称应与天然品的名称有所区别。(记者贾晓宏)
钟南山接受专访 王帅/摄 北京3月9日电 (曾璇)“我国的医疗改革一定要从供给端入手,实行医疗领域的‘供给侧改革’是解决目前医疗领域诸多难题的重要手段。”2017年3月8日,全国人大代表、广州呼吸疾病
早春三月,华夏大地春潮涌动,位于扬子江畔的民族制领军企业扬子江业集团(以下简称扬子江)正如火如荼地开展仿制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工作。 近年来,扬子江剑指打造全球一流制企业的宏伟目标,全力开展一致性评价
北京3月7日电 (记者高奕楠)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以岭业董事长吴以岭建议,以中医养生文化指导健康人群预防慢病,发挥中医优势实现慢病早期防治,发挥中医在慢病急性期治疗中的优势,应用中医提升慢病
北京3月7日电 (记者高奕楠)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的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以岭业董事长吴以岭建议,应该加大力度扶持中类的开发,促进中大健康产业发展,鼓励中类保健食品向境外出口,挖掘中“金矿”
北京3月7日电 (记者高奕楠)全国政协委员、李锦记集团董事、李锦记健康产品集团主席兼行政总裁李惠森建议,提升中草的种植效益和品质标准,引导多方力量,推进中医的国际化进程,推动中医行业可持续发展。 李惠
全国政协委员丁洁 北京3月4日电 (记者高奕楠)“罕见病”,顾名思义就是指患病率很低、很少见的疾病。世界卫生组织将罕见病定义为,患病人数占总人口的0.65‰-1‰之间的疾病或病变。 2017年“两会
北京3月3日电 (记者韩雅菘)“目前存在中材企业自检、政府抽检、第三方检验三种质量检验检测能力建设不协调、不匹配的情况,中材质量难以得到系统化保障。”3日上午,全国人大代表、天士力控股集团主席闫希军在
北京3月3日电 (记者韩雅菘)今天上午,全国人大代表、天士力控股集团主席闫希军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将工业化、信息化、数字化融合,通过改造提升中传统制造方法,创建现代中国际化智能制造模式,可打通智能化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