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美国早在2000年就批准了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上市,但由于技术缺失和成本居高不下,再加上严格的审批和管制,尽管前景广阔,在国内依然叫好不叫座。
2016年12月10日,复星医和美国直观医疗器械公司正式达成战略合作,将共同注资1亿美元在上海成立合资企业,主要研发、生产和销售针对肺癌早期诊断及治疗的基于机器人辅助导管技术的创新产品。
直观医疗器械公司是全球机器人辅助微创手术的“鼻祖”。达芬奇手术系统,作为第一个被批准使用也是目前最主要的手术机器人系统,就是由直观医疗器械公司开发、生产和营销的。
基于机器人的辅助导管技术系列产品是直观医疗器械公司除达芬奇手术系统产品外的又一创新产品线布局。该产品将利用自然气道,进入肺部全部位,结合CT图像计划系统等先进科技进行诊断和微创手术,从而帮助患者在早期就能有效确诊甚至治愈。最初的产品研发将专注于肺癌的早期诊断,其后将侧重于早期肺癌的有效治疗。
“上海将成为‘直观’的第二个家!”直观医疗器械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Gary Gerhart表示。
手术机器人成了“网红”
2006年底,中国引进第一台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次年1月15日,中国首例不开胸机器人心脏手术在解放军总医院成功实施。
作为手术的实施者,中国人民解放军301医院高长青院士2000年首次接触手术机器人,经过5年的艰苦探索、近100例动物和尸体模拟演练,终于实现突破。目前,手术机器人已为全国38000多名患者实施了手术。
然而在此之前,高长青却被周围人骂得“狗血喷头”,“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要用机器人做手术!”
手术机器人面临的最大质疑是安全性,由于人的器官十分脆弱,机器手臂无法像人手那样提供触觉反馈,势必会增加手术的难度和危险性。
但瑕不掩瑜。近年来,神经外科手术朝着微创化和精准化方向快速发展。一个小的医疗机器人往往只需要2厘米的创口,甚至口服就可以进入,从而极大降低了术后感染的风险,加快了术后愈合的时间。在中国首例不开胸机器人心脏手术中,病人在术后第二天就可以正常走动。
以市场占有率最高的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为例,医生只需坐在显示屏前,操纵控制杆,便能完成手术。它的最大特点是“缩放”,主医生可以通过调节缩放比例,改变手动操纵和实际移动的尺度比例,从而实现超精细外科手术。纵使最出色的外科医生,由于手部血管随着心跳有节律的颤动,都无法保证手术器械的完全稳定,而这一劣势被医疗机器人高精度的机电结构所补偿。
医疗机器人的出现,可以有效降低中国癌症患者的诊断及治疗成本,能为医生提供创新的精准诊疗工具,从而提升医疗水平。
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理事长赵自林说,在严格审查和控制的条件下,国内目前已装机的达芬奇手术系统有60多台,虽然只占全球总量的2%,但还在申请的医院就有数百家。虽然审查严格,但手术机器人的发展前景依然乐观。上海市食品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徐徕介绍,中国正在抓紧医疗器械审批制度的改革,为国家和本市重点专项、临床急需产品开辟“绿色通道”,缩短医疗器械上市周期。
中美结合全球嫁接资源
过去十年,中国医疗产业迅速崛起,进入高增长的通道。其中制行业以每年20%的增长速度一直持续到2013年。截至2015年,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已达到4800亿,预计到2020年将突破8000亿。
中国的医疗产业在各项规模指标上,已经是全球第二大市场,但还没有诞生地位与市场规模相匹配的企业。
“我们有全球地位的市场,却没有全球地位的企业。”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企业如何参与到目前由美国、日本和印度公司主导的市场竞争中去?
目前,研发和创新的热点还是在美国,包括复星医在内的很多企业都把创新研发机构设到了美国。“这样的架构设计使得我们创新的触角、资源获得能力都能够向美国这样一个全球创新中心去靠拢,去吸收。”复星医董事长陈启宇表示。
这一次,复星医将美国技术带回了上海。陈启宇表示,中国不只有市场,也有非常强的研发能力。复兴医以最新的技术为基础进行合资,希望在上海研发全世界最领先的新一代医疗机器人。双方将共同研发,全球同步销售。“研发技术是中国合资企业的,而不是美国简单的把技术转移过来,我们要形成自己在这个领域先进的独特研发。”
另一方面,由于技术垄断,高额成本成为手术机器人在中国商业化的又一大阻碍。引进一套达芬奇的手术操作平台动辄逾千万元,单次手术耗材一套则达到2至4万元。复兴医和直观医疗器械的强强联合,实现高端技术的本土化,有望大幅降低手术机器人的成本。
复星医正在走一条中美结合的道路,一条以中国为目标市场,全球嫁接资源的创新道路。“面向未来,我们在创新上面的探索,要围绕精准医疗和推进人工智能的大背景,结合美国的技术和中国的市场,聚焦包括肿瘤物、肿瘤诊断与治疗等治疗领域。”(记者 王 春)
钟南山接受专访 王帅/摄 北京3月9日电 (曾璇)“我国的医疗改革一定要从供给端入手,实行医疗领域的‘供给侧改革’是解决目前医疗领域诸多难题的重要手段。”2017年3月8日,全国人大代表、广州呼吸疾病
早春三月,华夏大地春潮涌动,位于扬子江畔的民族制领军企业扬子江业集团(以下简称扬子江)正如火如荼地开展仿制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工作。 近年来,扬子江剑指打造全球一流制企业的宏伟目标,全力开展一致性评价
北京3月7日电 (记者高奕楠)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以岭业董事长吴以岭建议,以中医养生文化指导健康人群预防慢病,发挥中医优势实现慢病早期防治,发挥中医在慢病急性期治疗中的优势,应用中医提升慢病
北京3月7日电 (记者高奕楠)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的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以岭业董事长吴以岭建议,应该加大力度扶持中类的开发,促进中大健康产业发展,鼓励中类保健食品向境外出口,挖掘中“金矿”
北京3月7日电 (记者高奕楠)全国政协委员、李锦记集团董事、李锦记健康产品集团主席兼行政总裁李惠森建议,提升中草的种植效益和品质标准,引导多方力量,推进中医的国际化进程,推动中医行业可持续发展。 李惠
全国政协委员丁洁 北京3月4日电 (记者高奕楠)“罕见病”,顾名思义就是指患病率很低、很少见的疾病。世界卫生组织将罕见病定义为,患病人数占总人口的0.65‰-1‰之间的疾病或病变。 2017年“两会
北京3月3日电 (记者韩雅菘)“目前存在中材企业自检、政府抽检、第三方检验三种质量检验检测能力建设不协调、不匹配的情况,中材质量难以得到系统化保障。”3日上午,全国人大代表、天士力控股集团主席闫希军在
北京3月3日电 (记者韩雅菘)今天上午,全国人大代表、天士力控股集团主席闫希军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将工业化、信息化、数字化融合,通过改造提升中传统制造方法,创建现代中国际化智能制造模式,可打通智能化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