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奶粉配方注册申请倒计时中,但众多乳企却持观望态度,边准备材料边“按兵不动”看同行进展;而日前婴幼儿配方奶粉标准修订也正式启动,蛋白质等硬指标或有所调整。“无论是中外乳企,但凡想在中国市场掘金的,都要面临一道又一道‘大考’,婴幼儿奶粉行业很难再轻松赚钱。”行业观察人士称。
蛋白质等硬指标或调整
近期召开了婴幼儿配方食品系列标准行业征求意见会,修订后标准可能有如下几方面明显变化:一是较大婴儿和幼儿配方食品的蛋白质标准将进行调整,即我国二段、三段奶粉每100克乳粉中的蛋白质含量的调整。适当调整我国二、三段奶粉的蛋白质含量,提高蛋白质的质量,对于降低产品的成本、增加婴幼儿乳粉的消化吸收都将有益处;二是目前针对0~6个月婴儿、6~12个月较大婴儿与12~36个月幼儿使用的一段、二段与三段乳粉采用的是婴儿配方食品与较大婴儿配方和幼儿配方食品两个标准,标准采用修订后,三个年龄段的产品将采用三个对应标准;三是婴幼儿食品标准中可选择营养成分的数目将会调整;四是标准中对营养成分的检测方法规定将更为科学。
据悉,目前婴幼儿奶粉市场需求量高达60多万吨,估算达800亿~1000亿元人民币市值,随着“二孩潮”来临,市场还将进一步扩容,在此背景下,与时俱进调整完善配方标准有其现实意义。
去年我国进口婴幼儿配方奶粉22.1万吨,同比增长25.8%,价值30.1亿美元,同比增长21.8%。“此次标准的修订,对中外乳企都将是新一轮考验。”有行业观察人士透露,海淘奶粉未来几年也将受冲击,实际上,通过多种渠道海淘进来的海外版婴幼儿奶粉,严格意义来说都不符合我国国标。
配方注册倒计时中
不少乳企按兵不动
按照去年10月出炉的奶粉新政要求――奶粉监管由过去的备案制转成注册制,乳企应在今年内完成奶粉配方注册申请。政策要求,每家乳企原则上不超过3个配方系列、9个配方产品。
到目前为止,大多数乳企仍“按兵不动”,边准备材料边观望同行进展。到上月底,仅有几家婴幼儿配方奶粉企业向国家食监总局提交了几个配方系列的注册申请,而这些配方全部来自大型乳企。有业内人士称,对于部分中小规模的乳企而言,“仿制容易研发难”,注册这道门槛并非人人能过。
焦点
没乳企敢直接涨价
在业内人士看来,国内外原奶收购价很可能看涨,包括巴氏奶等在内的乳制品也相应调价,但婴幼儿奶粉价格难涨。
据了解,目前主要出口国缩产确立,进口国需求开始回暖,国际奶价2016年上半年触底,新一轮奶价上涨周期已经开启。
据悉,目前国内低价奶粉库存开始逐渐降低,乳制品进口有开始回暖的趋势,因此国外奶价上涨将会带动国内奶价的回升,不少鲜奶、酸奶均已上调了终端价价格。但在市场充分竞争、“价格战”全年无休的婴幼儿奶粉领域,不推新品、不升级配方前提下,没有乳企敢直接涨价,因为很可能市场份额不保。
数据
今年初奶粉“小考”
224批次无“不及格”
国家食监总局官网显示,食监总局今年1月组织抽检婴幼儿配方奶粉224批次,被抽检样品所检项目全部合格,未检出不合格样品。此次抽检的婴幼儿配方奶粉主要包括乳基较大婴儿和幼儿配方食品、豆基较大婴儿和幼儿配方食品和乳基婴儿配方食品、豆基婴儿配方食品。抽检涉及内蒙古欧世蒙牛乳制品有限责任公司、惠氏营养品(中国)有限公司、石家庄君乐宝太行乳业有限公司等87家企业。
有行业观察人士称,婴幼儿配方奶粉在我国受重视程度确实已媲美品监管,国产奶粉合格率已跑赢众多“同门”。 (记者涂端玉)
钟南山接受专访 王帅/摄 北京3月9日电 (曾璇)“我国的医疗改革一定要从供给端入手,实行医疗领域的‘供给侧改革’是解决目前医疗领域诸多难题的重要手段。”2017年3月8日,全国人大代表、广州呼吸疾病
早春三月,华夏大地春潮涌动,位于扬子江畔的民族制领军企业扬子江业集团(以下简称扬子江)正如火如荼地开展仿制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工作。 近年来,扬子江剑指打造全球一流制企业的宏伟目标,全力开展一致性评价
北京3月7日电 (记者高奕楠)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以岭业董事长吴以岭建议,以中医养生文化指导健康人群预防慢病,发挥中医优势实现慢病早期防治,发挥中医在慢病急性期治疗中的优势,应用中医提升慢病
北京3月7日电 (记者高奕楠)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的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以岭业董事长吴以岭建议,应该加大力度扶持中类的开发,促进中大健康产业发展,鼓励中类保健食品向境外出口,挖掘中“金矿”
北京3月7日电 (记者高奕楠)全国政协委员、李锦记集团董事、李锦记健康产品集团主席兼行政总裁李惠森建议,提升中草的种植效益和品质标准,引导多方力量,推进中医的国际化进程,推动中医行业可持续发展。 李惠
全国政协委员丁洁 北京3月4日电 (记者高奕楠)“罕见病”,顾名思义就是指患病率很低、很少见的疾病。世界卫生组织将罕见病定义为,患病人数占总人口的0.65‰-1‰之间的疾病或病变。 2017年“两会
北京3月3日电 (记者韩雅菘)“目前存在中材企业自检、政府抽检、第三方检验三种质量检验检测能力建设不协调、不匹配的情况,中材质量难以得到系统化保障。”3日上午,全国人大代表、天士力控股集团主席闫希军在
北京3月3日电 (记者韩雅菘)今天上午,全国人大代表、天士力控股集团主席闫希军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将工业化、信息化、数字化融合,通过改造提升中传统制造方法,创建现代中国际化智能制造模式,可打通智能化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