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读书 > 童书

冯骥才、黄宏、阎维文等全国政协委员谈回归传统文化

日期:2017-03-13 10:41:03  点击:0 
分享:

  今年两会上,“传统文化”多次出现在政协委员的提案中,不少代表委员被问到“如何看待中国诗词大会爆红”“传统文化回归热如何持续”的问题。为此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专访了冯骥才、黄宏和阎维文等多位全国政协委员。

  传统文化是“根”

  中国诗词大会引发的传统文化热会不会很快就消失?

  冯骥才认为,不同于昙花一现的流行文化,诗词是中国人代代传诵的经典,中国诗词大会大热也反映了大家对诗词的热爱。冯骥才说,尽管多元文化、消费文化形成风潮,传统文化看似与社会生活疏离,但它其实是流淌在每个人血液中的。他认为,传统文化就是我们心中的定力,“因此传统文化的回归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全国政协委员黄宏认为,传统文化回归一定不是过眼云烟,“这是根的问题”。黄宏说:“就像植物,花的营养一定是从根部供给到顶端的。如果根都找不到,那花一定开不好。因此艺术家要有文化的根脉。”

  “传统文化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是不少政协委员的共识。冯骥才的两份提案《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对传统生活文化的参与和体验的提案》和《关于教育应重视美育的提案》都与青少年教育有关。他建议将孩子们带到传统生活中去,比如清明节带孩子去扫墓、春天带孩子去踏青等。

  冯骥才认为,传统文化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典籍中的传统文化,一种是融于日常中的生活文化。教材中的文化让孩子了解关于传统的知识,而在生活中对传统文化的学习是感性的,要亲身感受才能感知传统文化的精髓并热爱它。“文化学习最好的方式是体验,希望我们的教育能注重体验。”冯骥才说。

  全国政协委员阎维文带来的提案《民歌要从娃娃抓起》建议,希望作为中华传统文化载体之一的民歌,成为小学音乐教育必修的一部分。阎维文发现,推荐给小学生学习的歌曲中,民歌只占10%。“民歌起码要占到30%。”阎维文说。他建议将民歌纳入小学课堂音乐必修课,让孩子们了解民歌、产生感情,形成成长的记忆。“每个人都觉得妈妈做的饭最香,这种味觉记忆是从小养成的,因此也要从小培养孩子的听觉记忆。”

  全国政协委员王次菀踩衔,传统教育从小抓起是十分必要的。他认为,中国有丰厚的民族文化根基,但却忽略了为学生创造接受传统文化的环境。

  传统文化的传承要创新

  传统文化的传承离不开年轻人,但多位政协委员在调研中发现,不少民间传统手艺、传统文艺形式都面临后继无人的困境――年轻人往往觉得它们不够新潮、不好玩。阎维文在多次走访山村、寻找民歌时发现,爱唱民歌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不少人甚至根本不会唱。

  “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综艺节目似乎为普及传统文化探索了新路,但冯骥才提醒,不要指望用几台综艺节目激起人们对诗歌的兴趣和热爱。他认为,这些综艺节目的火爆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形式上的创新,“要用年轻人喜欢的方式激起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和喜爱”。

  阎维文认为将传统文化与综艺节目相结合是发展传统文化的新方式。近期,他参加的一个以民歌为主的音乐综艺节目让他觉得“形式很好”――来自全国各地的民间歌手在舞台上通过编排演唱,将传统民歌和流行元素结合,把多个民族的民歌用新方式进行展示,“这是非常好的,新形式年轻人很喜欢”。

  阎维文说,年轻人也希望接触传统的东西,但需要找到更吸引他们的方式。去年11月,他开通微信公号“阎歌好听”,每天推送一首自己演唱的民歌。“我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年轻人广泛接触传统民歌。”效果出乎他的意料:刚开通3个月,粉丝量增长到两万多。更让他意外的是,这些粉丝大部分是18~22岁的青年。“所以不要说年轻人不喜欢传统文化,关键是我们要把功课做好,这样我们的传统文化才能更好地传承。”

  在冯骥才看来,中国的文化自信来源之一就是传统文化。冯骥才已担任了7届全国政协委员,在他参政议政的35年间,持续关注民间文化遗产保护、传统文化传承等问题。冯骥才说,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厚重的思想、无穷无尽的文化创造等岁月中留存下来的文化遗产都是传统文化。阎维文也对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表示,文化自信要有支撑,这种支撑就是老祖宗传下来的文化传统。(张敏 叶雨婷)

相关内容

  • 传承匠心  “北京濒危手工艺传承人才培养”项目启动 传承匠心  “北京濒危手工艺传承人才培养”项目启动

    北京3月13日电 (记者黄维)为更好地保护北京传统手工艺文化,让出现传承困难的手工艺项目得到延续发展,由北京文化艺术基金提供支持,北京联合大学艺术学院联合北京市西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共同主办的

  • 中国儿艺2017年首部新戏《李尔王》建组 中国儿艺2017年首部新戏《李尔王》建组

    北京3月6日电 2017年2月28日上午,中国儿艺今年首部新戏《李尔王》在四楼会议室正式召开建组会,中国儿艺院长尹晓东,党委书记雷喜宁,副院长冯俐、闪增宏,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杨帆和《李尔王》全体主创

  • 中国文联十届二次全委会在京召开 中国文联十届二次全委会在京召开

    北京3月1日电 中国文联第十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2月27日至28日在京召开。会议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和中国文联、中

  • 坚决打击利用网络新技术新应用传播淫秽色情信息行为 坚决打击利用网络新技术新应用传播淫秽色情信息行为

    北京2月28日电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秽色情信息向新技术领域蔓延,利用网盘、网络直播、VR(虚拟现实)产品等新应用传播秽色情信息的现象增多,社会反映强烈。对此,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及时部署

  • 在“中国味道”中感受文化自信 在“中国味道”中感受文化自信

    对于中国人来说,吃饭不仅是为了果腹,也是一种生活方式,体现着生活智慧和生命尊严 生活的乐趣可以有千万种,而对于很多像我一样的90后来说,美食是生命中一抹别样的色彩。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参与到中央电视台《

  • 《爱乐之城》“最佳影片”,煮熟的鸭子怎么飞了? 《爱乐之城》“最佳影片”,煮熟的鸭子怎么飞了?

    所有关注第89届奥斯卡的人都知道了,《爱乐之城》已经拿到手的“最佳影片”丢了,用一句俗话形容,“煮熟的鸭子又飞了”。颁奖嘉宾说拿错了信封,真正应该得奖的是《月光男孩》,《爱乐之城》的导演达米恩・查泽雷

  • 保护文化遗产:用方言传承文化"DNA" 让地名照亮回家的路 保护文化遗产:用方言传承文化"DNA" 让地名照亮回家的路

    “今天是我们抓住传统文化的最后一个机会!”著名文化学者、作家冯骥才曾发出呼喊。从古至今,传统文化皆以有形或无形的姿态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当中,一笔一划皆文化,一字一句皆乡愁,一砖一瓦皆记忆。但同时,它们又

  • 国画大师石鲁第三批书画作品今天捐赠国博  国画大师石鲁第三批书画作品今天捐赠国博 

    北京2月27日电 (记者黄维)今天,已故国画大师、“长安画派”领军人物石鲁的412件书画作品,由其家属捐赠给国家博物馆。2012年8月,石鲁先生的夫人闵力生女士带领全体子女,决定分批将珍藏的先生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