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广州3月2日电 (许青青 蔡珊珊)《广州大典》二期待编纂超过10余万种民国文献将会得到有效保护。2日,为解决古籍文献纸张严重破损的问题,由广州市政府委托的《古籍脱酸及加固技术装置协同创新研究》项目在中山大学启动并展开全面研究工作。
为及时抢救和保护现有的广州珍贵历史文献资源,广州市委宣传部、广东省文化厅于2005年组织开展《广州大典》编纂出版工作。经过10余年的发展,《广州大典》第一期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果,已收录4064种文献,编成520册书本,是迄今为止最为全面的广州历史文化史料著作的集成。
目前,正在进行编纂的《广州大典》二期,将对1912前后至1949年前后时期广州文献、民国前海外广州文献的编纂进行研究。据了解,需要编纂的民国时期图书约12.4万种、期刊25000多种、报纸约8000多种。
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副馆长倪俊明介绍,广州地处亚热带,炎热、潮湿的气候环境,直接加剧民国时期文献的酸化,纸张变脆、颜色发黄,严重的无法翻动,甚至碎成纸屑,难以保存。
据介绍,《古籍脱酸及加固技术装置协同创新研究》牵头研究单位为中山大学和《广州大典》研究中心,协同研究单位为复旦大学、中国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研究将完全有望实现脱酸成本低于外国同类技术水平、脱酸效果大于国际标准等项目预定的目标。
广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广州大典》主编陈建华在去年6月举行的“民国文献保护和整理研究”学术报告会上表示,广州的民国文献在全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开展纸张脱酸及加固技术研究将有助于推动民国文献的原生性保护。他表示,完成民国文献编纂工作,或要再用10年时间。(完)
北京3月13日电 (记者黄维)为更好地保护北京传统手工艺文化,让出现传承困难的手工艺项目得到延续发展,由北京文化艺术基金提供支持,北京联合大学艺术学院联合北京市西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共同主办的
北京3月6日电 2017年2月28日上午,中国儿艺今年首部新戏《李尔王》在四楼会议室正式召开建组会,中国儿艺院长尹晓东,党委书记雷喜宁,副院长冯俐、闪增宏,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杨帆和《李尔王》全体主创
北京3月1日电 中国文联第十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2月27日至28日在京召开。会议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和中国文联、中
北京2月28日电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秽色情信息向新技术领域蔓延,利用网盘、网络直播、VR(虚拟现实)产品等新应用传播秽色情信息的现象增多,社会反映强烈。对此,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及时部署
对于中国人来说,吃饭不仅是为了果腹,也是一种生活方式,体现着生活智慧和生命尊严 生活的乐趣可以有千万种,而对于很多像我一样的90后来说,美食是生命中一抹别样的色彩。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参与到中央电视台《
所有关注第89届奥斯卡的人都知道了,《爱乐之城》已经拿到手的“最佳影片”丢了,用一句俗话形容,“煮熟的鸭子又飞了”。颁奖嘉宾说拿错了信封,真正应该得奖的是《月光男孩》,《爱乐之城》的导演达米恩・查泽雷
“今天是我们抓住传统文化的最后一个机会!”著名文化学者、作家冯骥才曾发出呼喊。从古至今,传统文化皆以有形或无形的姿态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当中,一笔一划皆文化,一字一句皆乡愁,一砖一瓦皆记忆。但同时,它们又
北京2月27日电 (记者黄维)今天,已故国画大师、“长安画派”领军人物石鲁的412件书画作品,由其家属捐赠给国家博物馆。2012年8月,石鲁先生的夫人闵力生女士带领全体子女,决定分批将珍藏的先生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