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读书 > 名家

知识界代表委员之声:国无德不兴 人无德不立

日期:2017-03-13 10:38:28  点击:0 
分享:

【知识界代表委员之声】

李家俊代表(天津大学党委书记):

人才培养德为先

中国知识分子历来重视道德养成。古人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了责任担当。这就是古人的社会责任感、古人的“大德”。在当代中国,知识分子作为社会精英,首先要坚持国家至上、民族至上、人民至上,努力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范。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更懂得“德”是个非常重要的题目。我们的人才培养一定要把德放在首位,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样才能对民族、对千秋万代负责。强调家国情怀,就是希望我们培养的人才能够始终具有以社会责任感为基础的道德意识,为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谭孝曾委员(京剧表演艺术家):

在优秀传统文化中传承道德火种

作为京剧谭门的后代,我深知艺德的重量。谭门传七代而不衰,源于家训“忠厚传家久,百善孝为先”。这首先是一种道德自律,凡事首先从自己做起。所谓“未曾从艺先做人”,做人是第一位的,然后才是从艺。今天的社会比较浮躁,尤其年轻人接触的文化元素太过驳杂。媒体应该肩负起引导舆论、传播正能量的责任,尤其应当在优秀传统文化中传承道德的火种,《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诗词大会》等节目就很好。戏曲进校园,并不是为了让每个人都学会唱京剧,更多还是为了厚植传统文化,润物于无声,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氛围。

宋春丽委员(国家一级演员):

用法律和教育为道德建设纠偏

道德建设首先是一个社会问题。现在文艺界出现的一些不良现象,是长久以来各种因素相互作用形成的。浮躁的社会氛围下,一些人不择手段追逐成功,比如影视作品抄袭现象,就源于此。一些人质疑雷锋,质疑道德的合理性,甚至有讨论说,捡了钱包还给失主的时候应不应该要提成。归根结底,还是因为道德缺失,社会责任意识淡薄。在这种情况下,关键是要纠偏。首先要用法律纠偏,建立健全规则;然后是用教育纠偏,教化人们自觉向善。

张淑琴代表(山东省临沂市第一实验小学副校长):

学校要上好道德课

抓好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努力。学校要坚持立德树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以教师的专业、敬业和无私奉献教育影响学生;将德育融入各学科教学,结合重大节日、传统节日组织各种主题活动,使学生养成好的习惯。家长要自立自强、团结邻里、和睦互助,以良好家风言传身教。社会应持续开展文明家庭创建活动,为青少年创作适合的文艺作品,净化网络空间,开放更多文化活动场馆。多方共同努力,把未成年人培养成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李晋荣 鲁博林)

相关内容

  • 传承匠心  “北京濒危手工艺传承人才培养”项目启动 传承匠心  “北京濒危手工艺传承人才培养”项目启动

    北京3月13日电 (记者黄维)为更好地保护北京传统手工艺文化,让出现传承困难的手工艺项目得到延续发展,由北京文化艺术基金提供支持,北京联合大学艺术学院联合北京市西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共同主办的

  • 中国儿艺2017年首部新戏《李尔王》建组 中国儿艺2017年首部新戏《李尔王》建组

    北京3月6日电 2017年2月28日上午,中国儿艺今年首部新戏《李尔王》在四楼会议室正式召开建组会,中国儿艺院长尹晓东,党委书记雷喜宁,副院长冯俐、闪增宏,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杨帆和《李尔王》全体主创

  • 中国文联十届二次全委会在京召开 中国文联十届二次全委会在京召开

    北京3月1日电 中国文联第十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2月27日至28日在京召开。会议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和中国文联、中

  • 坚决打击利用网络新技术新应用传播淫秽色情信息行为 坚决打击利用网络新技术新应用传播淫秽色情信息行为

    北京2月28日电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秽色情信息向新技术领域蔓延,利用网盘、网络直播、VR(虚拟现实)产品等新应用传播秽色情信息的现象增多,社会反映强烈。对此,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及时部署

  • 在“中国味道”中感受文化自信 在“中国味道”中感受文化自信

    对于中国人来说,吃饭不仅是为了果腹,也是一种生活方式,体现着生活智慧和生命尊严 生活的乐趣可以有千万种,而对于很多像我一样的90后来说,美食是生命中一抹别样的色彩。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参与到中央电视台《

  • 《爱乐之城》“最佳影片”,煮熟的鸭子怎么飞了? 《爱乐之城》“最佳影片”,煮熟的鸭子怎么飞了?

    所有关注第89届奥斯卡的人都知道了,《爱乐之城》已经拿到手的“最佳影片”丢了,用一句俗话形容,“煮熟的鸭子又飞了”。颁奖嘉宾说拿错了信封,真正应该得奖的是《月光男孩》,《爱乐之城》的导演达米恩・查泽雷

  • 保护文化遗产:用方言传承文化"DNA" 让地名照亮回家的路 保护文化遗产:用方言传承文化"DNA" 让地名照亮回家的路

    “今天是我们抓住传统文化的最后一个机会!”著名文化学者、作家冯骥才曾发出呼喊。从古至今,传统文化皆以有形或无形的姿态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当中,一笔一划皆文化,一字一句皆乡愁,一砖一瓦皆记忆。但同时,它们又

  • 国画大师石鲁第三批书画作品今天捐赠国博  国画大师石鲁第三批书画作品今天捐赠国博 

    北京2月27日电 (记者黄维)今天,已故国画大师、“长安画派”领军人物石鲁的412件书画作品,由其家属捐赠给国家博物馆。2012年8月,石鲁先生的夫人闵力生女士带领全体子女,决定分批将珍藏的先生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