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读书 > 传记

韩天衡策展“兰室长物” 文房复苏彰显文化自信

日期:2017-03-13 10:40:09  点击:0 
分享:

上海3月8日电 “九九江南风送暖”,正在上海韩天衡美术馆举行的“兰室长物――历代文房具特展”,给沪上明媚春光增添了一抹雅韵亮色。展览由当代海派书画印坛代表性人物、著名艺术家韩天衡策展,海内外10位藏家参展,展出书画、石墨、杂件凡600件,时间跨度自商周秦汉魏晋唐宋元明清至近当代,其中不乏孤品、珍品。

韩天衡认为,文房虽大多是案几间袖珍玲珑的小件物品,却传承、弘扬着中华民族灿烂的文明史,是我国独有的文化见证、艺术瑰宝,是先民中能工巧匠与文人雅士才智共融的智慧结晶,弥足珍贵。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人民生活水平和审美意识的提高,文房的制作和收藏迅速复苏,彰显出中华文化自信的回归和拓展。

具有70年艺术生涯的韩天衡,藉此次展出之际,专门撰写《兰室长物话文房》一文,叙述他对中华绚烂文房艺术文化的认识与期待。参与筹划这一展览的收藏家韩回之,也以《文房:文人的精神家园》为题,解释其心目中的中国文房之道,认为文人所有的爱好与制作都可以归为文房,文人用器如同文人情感一样具有多元性、开拓性。文房材质多样、工艺繁复、形式多变,从中可以玩味古代文人多彩丰富的审美情趣,乃至文心与匠艺结合所产生的匪夷所思的艺品妙构。

“兰室长物――历代文房具特展”将在位于上海嘉定的韩天衡美术馆展出至3月26日。本网特刊发韩天衡、韩回之撰写的专文及部分文房佳作资料,以飨读者。

兰室长物话文房

韩天衡

文房,泛指文人书斋文化中的器物,除却书画屏风挂轴、画案桌椅,大多是案几间袖珍玲珑的小件物品。其物虽小,却承载、记录、传承、弘扬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的文明史,功绩可谓大矣。

民间素有文房四宝之说:笔、墨、纸、砚。其实不然,文房的品类实在丰富多彩、满目琳琅,岂止百千之数。

远在南宋赵希鹄所撰《洞天清禄集》中,就列入了古琴、古砚、古钟鼎彝器、怪石、砚屏、笔格、水滴、古翰墨笔迹、古画等九项内容。然当时流行的实用和装点的文房器物远远不止这些,可见风气之盛。

元 剔红百花盘

到了明末文震亨著的《长物志》,洋洋万言十二卷,综合概述了明代文人清居生活的境况。在卷七《器具》中,列入的文房用具,计有砚、笔、墨、纸、笔格、笔床、笔屏、笔筒、笔船、笔洗、笔掭、水中丞、水注、糊斗、蜡斗、镇纸、压尺、贝光、裁、剪、书灯、印章、文具等。这些都仅仅是实用的文房用具,述其大概而未及详介。此外,还记录有文房清玩雅物,如香炉、袖炉、手炉、香筒、如意、钟磬、数珠、扇坠、镜、钩、钵、琴、剑等。另外在卷三《水石》、卷五《书画》、卷六《几榻》、卷十二《香茗》中,还表述了大量的文房清玩,如灵璧石、昆山石、太湖石、粉本、宋刻丝、画匣、书桌、屏、架、几、沉香、茶炉、茶盏等。对这些文房器物衍生变化的创作,别出心裁的布置和极尽个性的刻意追慕,体现了彼时高层文人“于世为闲事,于身为长物”的立异炫奇、乐在其中的悠游心境。

明 孙克弘铭灵璧石(正面)

明 万历 剔红有盖葫芦壶

文房之所以受到历代文人的普遍钟爱,不仅是因为其有实用价值,而是作为载体,千百年来殚精竭虑的文人赋予了它丰瞻深厚的文化的、艺术的、史料的内涵。同时,也显示出充满智慧的工匠,在文房器的构思和制作上显示出的非凡的想象力、变通力和创造力。曼妙精致、美轮美奂的文房是大匠巨擘的心力结晶,也是文人雅士相伴一世的挚友和伴侣。如砚台一属,文人墨客皆宝爱有加,昵称为砚田,乃作文遣词,笔歌墨舞,是有关仕途、生计之重器。砚台或端,或歙、或红丝,或洮河,或松花,或澄泥,必先严选其质,由砚工妙构巧作,或精细入微,或浑然天成,继而选上好硬木制匣,匣上或嵌玉、或镶金,或髹漆,极尽奢华。往往又在其上赋诗题记,抒发情怀,记述故事,复有金石家镌刻上石,嵌绿填金。若是古器,则每每书画文辞,积玉缀珠,文采斐然,凭添史实,内涵满溢,此等尤物怎不令人欢喜无量,珍若球图。

文房者贵在有“文”,足令文人痴迷,逸事趣谈,车载船装,传颂千古。若苏东坡之好砚,米襄阳之好石,项子京之好书画,毛子晋之好古籍,毛奇龄之好印石,丁日昌之好墨,陈介祺之好吉金,汪启淑之好印谱,张鲁庵之好印泥,秦康祥之好竹雕,陆心源之好瓦甓……不胜枚举,堪称百代艺苑佳话。附带的谈点常识,在文房书斋里,张挂书画是必不可少的。然而,画之张挂则早于书法,书法轴的挂之壁间,当是元末明初际发蒙。这与纸张制作的趋于大张化有关,也与习俗的拓展有关。而对联的书写与张挂则是明代中期为滥觞。

秦,琅琊台刻石旧拓,纸本,132×67.5厘米

明文徵明(1470-1559) 行书进春朝贺卷 1552年作纸本 30×310厘米

清代 何绍基(1799-1873) 行书唐张彦远论画团扇

近代,齐白石,工笔,虫草,麻布,43×14cm

文房种类繁多,百奇千怪。虽出现有早晚,成熟分先后,而至清代堪称无物不有,无饰不精,包罗万象,出人意表,蔚为大观。上下数千年的绚烂文房艺术文化,是我国独有的文化见证、艺术瑰宝,是先民中能工巧匠与文人雅士才智共融的智慧结晶,弥足珍贵。

然而,在上世纪中叶的一段时间里,文房一属冷落寂寞,且一切趋于简约,甚至无奈地被归为“四旧”,打上封资修的印记,可悲可笑可怜。好在,俱往矣,否极泰来,改革开放这三十余年,祥和宽容的氛围,传统优秀文化的被重视,人民生活质量的大提高,以及审美意识的进步,文房的制作和收藏日新日日新地在迅速复苏,同时也彰显了文化自信的回归和拓展。文房具其实用性似有减退,但是赏玩性存在感却在递增。无论能工巧匠还是受众乃至藏家,都对文房器物有着求美、求巧、求别致、求个性化、求现代性的高上追求。

这次由我策展的《兰室长物――历代文房具特展》,汇集了海内外十位低调藏家的庋藏。对参展藏家的无私支持,令我感动。此展文房类的书画、石墨、杂件达六百件,跨度三千年,自商周秦汉魏晋唐宋元明清至近当代,不乏孤品、珍品、妙品,足资观赏。

然而收藏,对于藏家永远是“家蓄万物,犹缺一物”留有遗憾的乐事。对于这个展事也是如此,“十全十美”、“一网打尽”显然是不现实的。好在这只是一个开始。相信以后一定会有同道能人,乃至公家馆院,以更精博的展示,来弥补我力不从心而显见的不足。期待着。

相关内容

  • 传承匠心  “北京濒危手工艺传承人才培养”项目启动 传承匠心  “北京濒危手工艺传承人才培养”项目启动

    北京3月13日电 (记者黄维)为更好地保护北京传统手工艺文化,让出现传承困难的手工艺项目得到延续发展,由北京文化艺术基金提供支持,北京联合大学艺术学院联合北京市西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共同主办的

  • 中国儿艺2017年首部新戏《李尔王》建组 中国儿艺2017年首部新戏《李尔王》建组

    北京3月6日电 2017年2月28日上午,中国儿艺今年首部新戏《李尔王》在四楼会议室正式召开建组会,中国儿艺院长尹晓东,党委书记雷喜宁,副院长冯俐、闪增宏,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杨帆和《李尔王》全体主创

  • 中国文联十届二次全委会在京召开 中国文联十届二次全委会在京召开

    北京3月1日电 中国文联第十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2月27日至28日在京召开。会议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和中国文联、中

  • 坚决打击利用网络新技术新应用传播淫秽色情信息行为 坚决打击利用网络新技术新应用传播淫秽色情信息行为

    北京2月28日电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秽色情信息向新技术领域蔓延,利用网盘、网络直播、VR(虚拟现实)产品等新应用传播秽色情信息的现象增多,社会反映强烈。对此,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及时部署

  • 在“中国味道”中感受文化自信 在“中国味道”中感受文化自信

    对于中国人来说,吃饭不仅是为了果腹,也是一种生活方式,体现着生活智慧和生命尊严 生活的乐趣可以有千万种,而对于很多像我一样的90后来说,美食是生命中一抹别样的色彩。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参与到中央电视台《

  • 《爱乐之城》“最佳影片”,煮熟的鸭子怎么飞了? 《爱乐之城》“最佳影片”,煮熟的鸭子怎么飞了?

    所有关注第89届奥斯卡的人都知道了,《爱乐之城》已经拿到手的“最佳影片”丢了,用一句俗话形容,“煮熟的鸭子又飞了”。颁奖嘉宾说拿错了信封,真正应该得奖的是《月光男孩》,《爱乐之城》的导演达米恩・查泽雷

  • 保护文化遗产:用方言传承文化"DNA" 让地名照亮回家的路 保护文化遗产:用方言传承文化"DNA" 让地名照亮回家的路

    “今天是我们抓住传统文化的最后一个机会!”著名文化学者、作家冯骥才曾发出呼喊。从古至今,传统文化皆以有形或无形的姿态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当中,一笔一划皆文化,一字一句皆乡愁,一砖一瓦皆记忆。但同时,它们又

  • 国画大师石鲁第三批书画作品今天捐赠国博  国画大师石鲁第三批书画作品今天捐赠国博 

    北京2月27日电 (记者黄维)今天,已故国画大师、“长安画派”领军人物石鲁的412件书画作品,由其家属捐赠给国家博物馆。2012年8月,石鲁先生的夫人闵力生女士带领全体子女,决定分批将珍藏的先生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