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界代表委员之声】
翟惠生委员(中国记协原党组书记):
突出对精品内容的重视
从“相加”走向“相融”,最关键的就是内容。发达的网络使每个人都处在信息过载的环境中,但网络信息也存在鱼龙混杂的问题,因此,传统媒体在融合过程中更需要突出对精品内容的重视。让内容在媒体融合中发挥更大作用应做到三个“奔着去”:奔着历史去,当今时代中的很多问题需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阐释其来龙去脉;奔着文化去,许多社会现象需要我们深入揭示其文化内涵;奔着科学去,涉及生活中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科学的解释。
(本报记者 李笑萌采访整理)
马利委员(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理事长):
记者必须做到“全能”
媒体融合是技术革新带来的时代发展趋势,这一年传统媒体在“中央厨房”、两微一端、云传播等渠道和平台方面的进展显著。媒体从业人员的转型变得愈发迫切。过去的记者采访时一支笔、一个本子足矣,现在的记者必须要做到“全能”,做到十八般武艺皆通,努力提高业务能力,勤学习、多锻炼,成为全媒型、专家型人才。不可否认,在融合转型过程中会产生阵痛,但这是媒体“进化”的必然规律,我们要坚定信心走好融合发展之路。
(本报记者 李笑萌采访整理)
曹可凡代表(上海广播电视台首席主持人):
新技术是为内容服务的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台网共生、融媒体发展是未来的一个方向。所谓融媒体,就是带有互联网基因、与传统媒体共生的传播方式。不带互联网性质的媒体很难生存。从工业革命、电子革命到信息革命,技术的革新肯定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变化,相信未来人工智能也会体现在传播方式上。但应该看到,所有的新技术都是为内容服务的,离开内容的技术是没有生存价值的,所以在技术更新换代的基础上,更应该注重对内容的挖掘和提升。
(本报记者 李苑采访整理)
孙维代表(西安广播电视台播音部主任):
不能放松对导向的要求
媒体融合对于传统媒体来说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现在的青少年多是伴随着互联网成长起来的,用他们熟悉的语言去讲述他们熟悉的事,才能赢得他们的信赖和喜爱。必须认识到,媒体融合不仅是技术问题,而且更是理念问题、意识问题,不能因为融合了,就放松对导向的要求。最根本的是要真实准确地传递信息,用内容去打动人、感染人,要关注人的情感和生存本身,更要有引领这个时代的责任感。
(本报记者 李苑采访整理)
3月1日,中国政府正式推出《网络空间国际合作战略》(以下简称《战略》),首次向国际社会阐释了中国参与国际网络空间合作的原则、目标和计划。《战略》展现了中国网络政策的透明度,有利于引领国际网空治理走
3月1日,中国发布《网络空间国际合作战略》(下文简称《战略》)。这是继《网络安全法》和《国家网络空间安全战略》之后的又一份重要文件,对中国今后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网络外交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战略》
核心阅读 ★准确把握用户的兴趣点和关切点,才能在当今新旧媒体竞争融合的时代大变局中掌握话语权,勇立引导舆论的潮头。运用众筹模式把握用户的兴趣点和关注点,其本质是创新。众筹要抓关键,形式要灵活多
摘 要:剪纸是一项古老的民间艺术,是传统艺术长河中一朵美丽的浪花。早在五、六十年代,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就首创了剪纸动画,将这一传统艺术搬上了动画的舞台。反观今日,很多传统艺术都淹没在信息社会中,渐渐变
摘 要:春节作为民族认同感的象征,蕴含了人类深厚的情感,具有生动且富有感染力的符号形式,其中蕴含深厚的所指文化内涵,承担着重要的文化传播功能。本文以春节文化中可见的视觉符号为研究依据,在符号学的视域下
摘 要:纵观中国电影发展史,在“年”期间曾出现了一波文学与电影的跨文化传播热潮。本文首先就文学与电影这两种艺术形态之间密切的关系进行分析;其次,对“年”这一特殊时期的电影发展的历史背景及其特点进行概述
摘 要:讲授、笔记是中国的传统教学方式,当下新媒体时代多种新技术的引入,学生主体人格尊严的被动要求,导致传授双方都需要更平等的交流互动模式。传媒教学课堂作为接触新媒体的前沿场所,理应成为新媒体技术应用
摘 要:深化对“一带一路”背景下云南国际传播人才培养的研究对云南向其周边辐射国家文化特性及媒介生态研究有重要意义。本文试图从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强化实践经验的积累,建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全方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