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月21日电 (记者林露)记者近日从四川省教育考试院获悉,四川省高考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将在2018年下半年出台,这意味着2018年秋季新入学的高一学生将面临“新高考”。此次改革的基本方向是:由原来“依据高考统考科目成绩”改为“两依据、一参考”,即依据3门统考科目和3门选考科目成绩,参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
据了解,相比此前高考模式,“新高考”主要有5个方面变化。
在录取模式上,由原来“依据高考统考科目成绩”改为“两依据、一参考”。
在考试科目上,由原来的语文、数学、外语、文(理)科综合科目改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考科目和3门选考科目,取消文理分科。
在考试时间上,由原来的6月一次进行所有科目统一考试改为分两次进行;选考科目在高三第二学期高考前,统考科目仍在6月。
在外语考试上,由原来的学生外语科目只能考一次改为学生可以有两次考试机会,取最好成绩计入高考总成绩。
在计分方式上,考试总成绩由原来的各科成绩直接累加改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考成绩加上3门选考科目按等级折算的相应分数。
据四川省教育考试院招生一处处长冉启银介绍,四川从明年秋季新入学高一年级开始实施高考综合改革方案。2021年按高考综合改革方案进行录取,初步形成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模式。目前,四川省已着手调研、起草高考综合改革方案。
北京2月14日电(孙竞)日前,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印发了《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教育司巡视员王继平在今天上午举行的新闻通气会上表示,根据制造业人才发展要求,将整合五项重点人才工程。 一是制造业与教育融合发展工程。推动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增加学生实习和教师实践岗位。鼓励制造业大型企业牵头组建一批先进制造业职业教育集团。组织职业学校制造类专业教师参加5年一轮的专业技能培训;组织专业教师定期到高新技术企业进行实践,累计时间不少于6个月;选派制... [阅读]
北京2月9日电 (记者 郝孟佳)8日晚,《感动中国》2016年度人物颁奖盛典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在大山深处教书育人36年的支月英、耶鲁大学毕业后回国扎根农村的秦h飞、红丝带学校创办人郭小平分别获得2016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他们都在为中国的教育事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支月英:扎根乡村36年的最美教师 支月英,女,江西省宜春市奉新县澡下镇白洋教学点教师。 1980年,江西省奉新县边远山村教师奇缺,时年只有十九岁的南昌市进贤县姑娘支月英不顾家人反对,远离家乡,只身来到离家两百多公里,离乡... [阅读]
北京2月9日电 (记者 郝孟佳)近日,教育部、国家语委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意见。意见要求,有条件的地区,应在2020年前完成所有学校语言文字工作达标建设;暂不具备条件的地区,可适当推迟达标时限,所有学校最迟应在2025年前完成达标建设工作,2020年前应完成一半以上。 意见指出,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培养要从小抓起,良好的口语、书面语表达水平和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是国民综合素质的重要构成要素,在个人成长成才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意见明确,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总体目标是打... [阅读]
北京2月9日电 (记者 郝孟佳)据教育部网站消息,教育部定点联系滇西工作领导小组名称调整为教育部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教育部部长陈宝生任组长,教育部副部长李晓红任副组长。 领导小组将定期研究解决教育行业扶贫、定点联系滇西、直属高校定点扶贫方面有关重大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发展规划司。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