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工业对自然环境造成的污染日益严重,已是不争的事实。然而,这种污染的范围和危害半径,却远超出人们的想象,已经到达地球海洋的最深处。
据英国《每日邮报》等媒体报道,近日,来自阿伯丁大学、纽卡斯尔大学和詹姆斯赫顿研究所的英国科研小组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从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和克马德克海沟采集的甲壳类动物脂肪组织内,取样检测出了很高浓度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多氯联苯(PCB)和多溴联苯(PBDE)等,其中一些早已被许多国家禁用。
这份发表在英国《自然・生态学与进化论》杂志上的研究报告指出,在远离工业区、彼此间隔近7000千米、深度超过10千米的海沟中发现如此高浓度的污染物,表明“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已能到达地球的‘最偏远角落’”。该报告撰稿人之一、纽卡斯尔大学学者贾米森说:“一直以来,很多人都以为深海是一片远离人类影响和污染的原始净土,但新研究显示事实并非如此,目前仍不清楚这种污染水平对更大范围生态系统的影响程度,未来还须对此作进一步研究。”
研究发现,生活在海平面以下10千米的端足目甲壳动物,所含的多氯联苯和多溴联苯浓度非常高,是栖息在污染最严重普通河流的螃蟹体内同类污染物的50倍,与西北太平洋污染最严重的工业区之一――日本东部静冈县骏河湾海域的水平十分接近。据悉,多氯联苯和多溴联苯被广泛用于电器零件的绝缘油以及阻燃剂等,极不易分解,容易积累在生物体内。英国媒体报道说,从上世纪30年代多氯联苯大规模商业化生产到70年代被禁用,这类化合物的全球总产量约为130万吨,其中一部分通过工业事故、排污、垃圾填埋后污染物渗漏等方式释放到环境中。由于难以实现自然降解,这类有害的化合物长期存在于环境中。
城市地区的污染随着大气与洋流扩散,研究小组认为有可能出现了“生物浓缩现象”,即通过食物链的传递,有害物质在生物体内的浓度不断积聚增高。论文推测,这些污染物可能通过沉入海底的受污染塑料碎片和动物尸体进入海沟,然后被端足目动物所食,最终污染物在深海生物的食物链中不断传递和累积。
“可以认为,人类活动造成的污染已影响到全球的海洋。”这一研究报告警告说。在报告所随附的新闻与评论文章中,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达夫隆教授指出:“该团队用明确的证据证明,深海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偏远,而是与地表水有高度联系的,现在已经暴露在了大量人类产生的污染物中。”
(本报伦敦2月15日电)
福建泉州市委书记郑新聪代表 打组合拳,守绿色底线 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泉州是福建省两个获得“国家生态市”称号的地区之一,一直十分重视生态建设,坚决守住环保这条底线。我们抓住水环境治理这个“牛鼻子”,已连续4年在全市开展跨境流域整治。今年2月底,泉州出台了《全面推行河长制实施方案》,市河长办挂牌成立,从3月1日起全面实施。我们建立了责任到人的四级河长体系... [阅读]
本报北京3月13日电 (记者付文)中国气象局局长、党组书记刘雅鸣代表介绍,今年将重点推进气象综合防灾减灾能力建设。 刘雅鸣说,目前我国24小时之内的气象预报准确率达87%,台风路径误差保持在70公里之内,均居世界先进水平。截至目前,我国共发射15颗风云气象卫星,形成地面、高空、空间三位一体的监测网络。在地面,已建成6万多个监测站,覆盖了全国96.5%的乡镇。 [阅读]
中新社北京3月13日电 (陈溯)13日,网友“kasy眯嘟”在微博上晒出几张图片,图片中的她和朋友不畏大风天,在高速公路边的一片小山丘上种下一棵樱花树。 暖风拂面、春回大地,“亲手种下一棵树”这项既环保又有纪念意义的活动正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中国民众。3月12日是中国的植树节,家住广州的于丽娟告诉中新社记者,她在植树节当天带着两个女儿协力种下一株小木棉,希望两个孩子与木棉一起茁壮成长。 福州仓山... [阅读]
中新网3月13日电 据环境保护部宣传教育司官方微博消息,未来三天(3月14-16日),除华北地区外,全国大气扩散条件总体有利,空气质量以优良为主,部分地区可能出现轻至中度污染。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