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广州3月2日电 (许青青 蔡珊珊)《广州大典》二期待编纂超过10余万种民国文献将会得到有效保护。2日,为解决古籍文献纸张严重破损的问题,由广州市政府委托的《古籍脱酸及加固技术装置协同创新研究》项目在中山大学启动并展开全面研究工作。
为及时抢救和保护现有的广州珍贵历史文献资源,广州市委宣传部、广东省文化厅于2005年组织开展《广州大典》编纂出版工作。经过10余年的发展,《广州大典》第一期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果,已收录4064种文献,编成520册书本,是迄今为止最为全面的广州历史文化史料著作的集成。
目前,正在进行编纂的《广州大典》二期,将对1912前后至1949年前后时期广州文献、民国前海外广州文献的编纂进行研究。据了解,需要编纂的民国时期图书约12.4万种、期刊25000多种、报纸约8000多种。
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副馆长倪俊明介绍,广州地处亚热带,炎热、潮湿的气候环境,直接加剧民国时期文献的酸化,纸张变脆、颜色发黄,严重的无法翻动,甚至碎成纸屑,难以保存。
据介绍,《古籍脱酸及加固技术装置协同创新研究》牵头研究单位为中山大学和《广州大典》研究中心,协同研究单位为复旦大学、中国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研究将完全有望实现脱酸成本低于外国同类技术水平、脱酸效果大于国际标准等项目预定的目标。
广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广州大典》主编陈建华在去年6月举行的“民国文献保护和整理研究”学术报告会上表示,广州的民国文献在全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开展纸张脱酸及加固技术研究将有助于推动民国文献的原生性保护。他表示,完成民国文献编纂工作,或要再用10年时间。(完)
北京3月6日电 2017年2月28日上午,中国儿艺今年首部新戏《李尔王》在四楼会议室正式召开建组会,中国儿艺院长尹晓东,党委书记雷喜宁,副院长冯俐、闪增宏,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杨帆和《李尔王》全体主创
“今天是我们抓住传统文化的最后一个机会!”著名文化学者、作家冯骥才曾发出呼喊。从古至今,传统文化皆以有形或无形的姿态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当中,一笔一划皆文化,一字一句皆乡愁,一砖一瓦皆记忆。但同时,它们又
北京2月27日电 (记者黄维)今天,已故国画大师、“长安画派”领军人物石鲁的412件书画作品,由其家属捐赠给国家博物馆。2012年8月,石鲁先生的夫人闵力生女士带领全体子女,决定分批将珍藏的先生遗作
北京2月27日电 (记者黄维)文化部今天公布网络游戏市场“双随机一公开”查处结果,36家网络游戏运营单位被依法查处。同时,部署了对网络表演的双随机执法检查。 在前期开展的网络游戏市场“双随机一公开”
北京2月12日电 (记者黄维)今天上午九点,故宫报告厅里座无虚席,连过道两侧都挤满了人。“预约开始不到6分钟,350张票就已全部告罄。”主讲人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自己也没想到,这场题为《故宫博物院的表
西安1月22日电 (记者 姜峰)日前,大唐西市博物馆晋升中国博物馆协会公布的“国家一级博物馆名单”,成为全国首家、也是唯一一家获评为国家一级博物馆的民办博物馆。 据悉,此次公布的34家国家一级博物馆,
著名红学家冯其庸(图片来源:人民文学出版社) 北京1月22日电 (黄维、陈苑、陈灿、李岩)距离鸡年新春不到五天,我国文学界又痛失一位大师!著名学者、红学家冯其庸今天中午12时18分在京去世。冯老不仅是
点击进入“文艺星青年”>> 【文艺星青年按】近日,纽约一所高中的中文期末考试卷爆红网络,让中国网友开始怀疑人生。明明是中文卷子,上面白纸黑字写的是汉语,网友表示“居然一个都不会做?!”。甚至更有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