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1月4日,航拍雾霾笼罩的南京市区。中新社记者 泱波 摄
近日,一项研究加剧了人们对雾霾影响健康的担忧:在大脑组织中检测到细微的污染物,如PM2.5。
“随着技术的进步,中能检测到许多过去无法检出的微量物质;在大脑组织中检测出PM2.5颗粒物,并不能说明颗粒物对健康有影响。”日前,在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与科技日报社联合召开的雾霾防治专家座谈会上,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员邱兴华坦承,中国对雾霾与健康关系的研究确实起步非常晚;但另一方面,公众对健康问题十分敏感,一旦某个研究小组有相关的新发现,可能被媒体无限放大,引起不必要的恐慌。
研究缺乏系统性
流行病学是大气污染健康效应研究的主要研究视角之一,然而遗憾的是,中国至今尚缺乏权威的系统性研究,特别是针对有“中国特色”的大气污染的相关研究。
邱兴华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对大气污染物控制的研究,国内起步相对较早,但对于雾霾与健康之间的关系则起步非常晚。
据了解,自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后,我国就开始监测名为“飘尘”的颗粒物浓度;1990年代末期,我国环境监测体系逐渐完善,但数据质量依然堪忧。从2013年1月开始,全国74个城市、496个监测站点开始按小时公布PM2.5等污染物的浓度。这让研究者们喜出望外,但获取数据依然困难。
“大气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影响肯定是存在的,但不同的污染浓度能造成多大的影响,这方面的数据积累还远远不足,尤其是在中国当前的高污染情况下。”邱兴华透露。他认为,必须要有对空气污染物以及健康的长期监测数据,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真正地做出一个科学的数据分析,可能要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阚海东强调,我国急需大气污染的前瞻性,特别是与PM2.5有关的前瞻性队列研究。在此之前,我们只能利用一些西方国家的证据来推算我国大气污染疾病的负担。
应建立环境与健康风险评估制度
北京科技大学教授段小丽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应从当前及今后可以预计的将要面临的环境与健康问题出发,制定相关风险评估制度,为今后开展风险管理做准备,并且通过风险评估识别优先控制的污染物;在制度设计时,要充分考虑人员和机构建设,慢慢储备力量。
据环保部相关负责人透露,环保部正在按照《环境保护法》第三十九条规定,着手研究建立健全环境与健康监测、调查和风险评估制度。同时,还在进行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为全面、客观和及时评价环境污染健康风险、建立数据共享机制、提高环境管理效率提供支撑。
国家卫计委疾病预防控制局副局长贺青华则表示,遇到与人们健康有关系的环境事件,卫生部门必须站出来说话,凭借人才、技术、专业等方面的优势,来保证政府的公信力,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因此,体制机制的构建,需要国家卫计委和环保部等共同努力。 (记者 李 颖)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2013年11月9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全会由中央政治局主持,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习近平作重要讲话。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
“和平!奋斗!救中国!”在生命的弥留之际,孙中山先生断断续续的轻呼,声声动人心扉,催人奋进。 “为孙中山先生梦寐以求的振兴中华而继续奋斗。”在一个特殊的历史节点,习近平总书记深切缅怀孙中山先生的光辉一
这无疑是今天上午召开的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的高潮部分: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完重要讲话后,从发言席走回座位的路上,与会人员用经久不息的掌声,一路将总书记“送”回座位
“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工业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1978年11月, 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曾语重心长地发出疾呼。这样的判断,现在听来,依然振聋发聩。 从此,中国正式开启了激荡五洲、震撼
“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满怀复兴的梦想,乘着改革的东风,中国经济犹如一艘行稳致远的巨轮,乘风破浪,砥砺前行。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洞悉国内外形势,把脉中国经济,以巨大的勇气
编者按:全国还有5000万贫困人口,到2020年一定要实现全部脱贫目标――7月18日,在宁夏固原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说出这份牵挂。7月20日在银川召开的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上,习近平发出总攻令:“扶贫开
本报北京2月17日电 (记者孙立极)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对侨务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他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努力。把广大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紧密
新华社北京2月17日电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习近平2月17日上午在京主持召开国家安全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准确把握国家安全形势,牢固树立和认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