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时政 > 时事解读

账号多人员少 政务新媒体探索技术外包

日期:2017-03-07 15:54:14  点击:0 
分享:
原标题:账号多人员少 政务新媒体探索技术外包

  原标题:政务新媒体,探索技术外包新选项

  2016年11月,国办印发《〈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实施细则》,要求提升回应效果,通过购买服务、完善大数据技术支撑等方式,用好专业力量,提高舆情分析处置的信息化水平。

  目前,政府购买服务正成为一个新选项。网站、微博、微信的运营维护、客户端的技术开发,种类不一的外包服务随着政务新媒体的井喷式发展也悄然兴起。是外包还是自己做?各有哪些考量?记者采访了一些地方的政务新媒体负责人。

  为何选择外包?

  引入专业力量,降低成本扩大传播

  一间演播室,两台摄像机,没有记者在现场。这场看似冷清的“哈密传统刺绣”新闻发布活动,在线观看人数峰值超过3.2万人,全国200多家媒体近千名记者通过邀请码参与了活动。这对以往偏远地区的发布会来说是不可想象的。

  此次直播,不仅是首次以全媒体全网直播的方式举办新闻发布会,也是哈密市委新闻办的新尝试:与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中央厨房)合作,通过服务外包的形式召开发布会。

  开新闻发布会为什么要搞直播?“我们希望降低成本,扩大活动传播力。”发布会相关负责人直言。传统的新闻发布会除了准备新闻发布内容,还有场地安排、邀请记者、安排食宿、发放材料等大量会务工作,而这次线上直播不仅能看视频,能直接下载相关资料,记者还能在线与发布会现场进行评论互动。

  在政务新媒体的技术外包上,有的地区是基于扩大影响力的主动选择,有的地区则是不得已而为之。

  西南某省一地市级政务新媒体负责人告诉记者,该省政务新媒体“有平台无机构”“有人员无编制”的居多。“我们从事业单位抽人、加上临时聘用人员才能勉强凑齐4人,内容采集编辑方面就已经捉襟见肘。”该负责人说,因此,他们选择技术外包形式,由当地媒体负责搭建技术平台与维护。

  为何不选择外包?

  经费人力有保障,沟通协调更便利

  与选择服务外包相比,当前很多地方的政务新媒体选择“自己做”,也有自己的理由。

  有的地方有充足的经费、人力保障,如“北京发布”。北京市外宣办于2013年在全国率先成立了网络发布处和网络发布中心。网络发布处协调指导全市各部门开展政务新媒体工作,编制5人,目前到位4人。网络发布中心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承担“北京发布”信息采集编辑、日常运行维护工作,编制10人。另外,“北京发布”还在全市建立了一支由150多人组成的专兼职微博工作队伍,建立了单位主要领导负总责、主管领导分管负责、微博团队具体落实的三级负责制。

  有的地方认为自己运营让沟通协调更便利。“上海发布”负责人介绍,上海发布从机构设置上属于市政府办公厅,业务上由上海市政府新闻办指导,采用这样的架构设计,就是希望能发挥公务员熟悉政府系统工作、媒体人熟悉传播这两方面的优势。“依托的都是微博微信这些公共平台,所以目前我们运维成本还好,只需日常人力成本。”该负责人说。

  政务新媒体外包边界在哪?

  技术可以外包,内容必须掌控

  记者了解到,“上海发布”没有外包打算。在他们看来,外包团队和相应的委办局区县沟通起来没有内设团队这么方便快捷。再者,政务新媒体由政府做可以始终以公益性为出发点。

  西部某市政务新媒体的一位运营负责人介绍,他们跟第三方公司签了3年合同,费用30万元左右,由公司负责客户端建设和安全。他认为,“外包只能限于技术层面,内容必须自己把关。但做内容,缺人缺编。”

  有些地方的政务新媒体采取项目合作的方式进行政府购买服务。比如,2016年上海某区推出网络热转的快闪视频,就是与专业拍摄机构合作的。“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项目制的购买服务是提升政务公开水平的重要方面。”中山大学设计与传播学院院长张志安认为,“如果能解决编制问题,可能会有越来越多的部门希望自己运营新媒体,毕竟更为稳定、可靠。”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张晋升教授说,把政务新媒体外包给懂技术、会经营的运营公司来做,是政府购买服务的一种方式,优化了资源配置。

  张晋升也强调,“内容必须自己掌控。”为公众生产优质的内容是政务新媒体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也是新媒体环境下政府传播能力的重要体现。利用新媒体发布什么信息、回应哪些关切、传播何种内容,与政府部门的核心工作息息相关,他们最懂得其中的门道。运营好政务新媒体,把新媒体技术交给懂行的公司创新创造,把政务内容留给自己生产创作,技术和内容相得益彰,才能更好实现媒体融合时代政务工作的最优配置。(记者 曹玲娟 王昊男 许 诺)

相关内容

  • 全面深改三年:渐入佳境 次第开花 全面深改三年:渐入佳境 次第开花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2013年11月9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全会由中央政治局主持,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习近平作重要讲话。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

  • 赓续中山精神 习近平九提“伟大复兴” 赓续中山精神 习近平九提“伟大复兴”

    “和平!奋斗!救中国!”在生命的弥留之际,孙中山先生断断续续的轻呼,声声动人心扉,催人奋进。 “为孙中山先生梦寐以求的振兴中华而继续奋斗。”在一个特殊的历史节点,习近平总书记深切缅怀孙中山先生的光辉一

  • 现场:纪念长征大会总书记讲话赢得20多次鼓掌 现场:纪念长征大会总书记讲话赢得20多次鼓掌

    这无疑是今天上午召开的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的高潮部分: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完重要讲话后,从发言席走回座位的路上,与会人员用经久不息的掌声,一路将总书记“送”回座位

  • “山,快马加鞭未下鞍”  夙兴夜寐1000天 “山,快马加鞭未下鞍”  夙兴夜寐1000天

    “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工业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1978年11月, 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曾语重心长地发出疾呼。这样的判断,现在听来,依然振聋发聩。 从此,中国正式开启了激荡五洲、震撼

  • 掌舵大国经济 习近平引领中国经济开启新航程 掌舵大国经济 习近平引领中国经济开启新航程

    “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满怀复兴的梦想,乘着改革的东风,中国经济犹如一艘行稳致远的巨轮,乘风破浪,砥砺前行。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洞悉国内外形势,把脉中国经济,以巨大的勇气

  • 攻克最后堡垒 习近平发出脱贫“总动员令” 攻克最后堡垒 习近平发出脱贫“总动员令”

    编者按:全国还有5000万贫困人口,到2020年一定要实现全部脱贫目标――7月18日,在宁夏固原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说出这份牵挂。7月20日在银川召开的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上,习近平发出总攻令:“扶贫开

  • 凝聚侨心侨力同圆共享中国梦 凝聚侨心侨力同圆共享中国梦

      本报北京2月17日电 (记者孙立极)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对侨务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他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努力。把广大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紧密

  • 牢固树立认真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 开创新形势下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牢固树立认真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 开创新形势下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新华社北京2月17日电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习近平2月17日上午在京主持召开国家安全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准确把握国家安全形势,牢固树立和认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