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食品 > 食品行业

高校禁止叫外卖和打包食物, 是爱护还是嫉妒?

日期:2017-03-13 15:37:05  点击:0 
分享:

舆情概述

一张名为《禁止校园食品打包外卖》的通知在网上热传。南宁学院校园内禁止任何食品的外卖派送,校园内食堂及其他店铺禁止使用塑料袋、一次性餐盒打包饭菜、汤等食物。此项规定使学校食堂拥挤不堪,学生纷纷通过自媒体表达不满,并晒出包含校方通知具体内容、学生坐在台阶上吃饭等方面的照片,引起网民围观热议,仅新浪微博话题“学校禁止叫外卖”的阅读量就超过1635.6万次。南宁学院对记者表示,制定此项规定是因为学生经常打包食物致使宿舍门口垃圾成堆并散发不良气味。此外,外卖食品存在着安全风险,学校将长期执行此规定。校方的说法引发舆论热议。

舆情走势

从相关舆情一周发展走势看,关于“南宁高校禁止外卖”的媒体关注度呈现“山峰式”的特征。通过对转载量较大的热点文章进行内容分析和事件聚类,可见有关报道的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报道南宁高校停止学生叫外卖、打包一事。如《北京青年报》12月12日刊发《南宁一高校禁止外卖和打包食品》等。此类消息转发次数最多,传播最广。

第二,面对食堂拥堵的情况,报道南宁学院校方的回应与措施。如中新网11月13日刊发《广西高校回应禁止外卖打包:多措并举保障学生正常用餐》,关注高校采取的应对措施;又如《南国早报》在12月9日刊登的新闻《常叫外卖弊端多垃圾成堆学生变懒》,报道了南宁学院采取禁止外卖的原因。

第三,媒体对高校禁止外卖事件的评论分析,多从高校管理角度阐述。如《北京晨报》刊登《高校禁外卖要堵更要疏》;《检察日报》刊发《高校禁止外卖还需三思而行》等评论,观点多认为禁止外卖一事不能一切。

舆情点评

毋庸置疑,学校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在“校园食品安全”的症状方面开错了“方”,没有抓住主要矛盾。校方的规定被学生、网友解读成“任性妄为”,有观点认为校方与食堂经营者互相勾结,存在利益输送行为。如果食堂承包者不是校方亲属,校方怎会如此偏袒食堂而置学生的餐饮需求于不顾呢?从媒体报道来看,校方并非罔顾学生的诉求,事先做过调查研究,但具体管理措施却不得当,引发并激化了矛盾,引起舆情发酵。

反思这一事件,解决好学校食品安全、平息舆情争议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第一,客观分析,找准症结。校方应该从内部管理方面好好进行梳理,看看学校食堂管理与学生饮食个性化要求是否有差距?如果有差距,校方该怎样从自身提升?这是事件的主要问题,也是校方与学生之间的主要矛盾所在。

第二,校园日常管理的无序,不应全由外卖食品、学生打包来买单。白色污染泛滥的情况折射出的是校内食品规范经营和学生食品安全意识的淡薄,暴露了学校在环保生态和食品安全宣传教育的短板。种种隐患不可能靠一纸“禁令”解决,校方要深层次思考,下大力气治理。

第三,换位思考,共治共管。从舆情发展来看,校方没有做好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没有得到学生的理解和支持。出现食堂拥堵的“不良反应”后,校方对记者的解释多是站在校方管理立场,却忽略了学生的想法与利益,给人一厢情愿的印象。

针对舆情事件中暴露出的种种管理短板,校方要举一反三。针对食品安全问题,高校可以发挥学校社团组织作用,培育学生自律自管意识,探索外卖入校、宿舍卫生、校内交通安全管理机制,提升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消除学生与校方的隔阂。在学校内部可以建立食品安全投诉举报机制,发动师生监督校内食堂和其他食品经营者落实责任。不妨由校内后勤领导、食品安全管理员、学生志愿者等组成的食品安全巡查队伍定期检查,发挥“哨兵”的巡查与及时反馈作用。

唯有校园上下一盘棋,齐抓共管一条心,才能保障莘莘学子的饮食安全。

延伸阅读

12月9日~12月15日食舆情回放

广西南宁某高校发布一纸“禁令”,不仅将外卖食品拒之门外,还禁止校内食堂、商铺使用餐盒、塑料袋打包食品,否则将采取罚款措施。一时间,食堂人山人海,引起舆论关注。无论校方本意如何,一厢情愿的治校方法不可取,培育学生自律自管意识,探索健康的食品安全、宿舍卫生管理制度才是当务之急。唯有校园上下齐抓共管“一条心”,才能保障师生的饮食安全。

不是品却宣称包治百病的“神”故事一再上演。重拳打击之下,新一代“神”已从田间地头转移到微商、直销的阵地上。媒体曝光的白藜芦醇产品害苦了不少追求健康的市民,又一次提醒监管部门尽快修订现行《品管理法》。化妆品虚假宣传风愈演愈烈。本周,媒体刊发苏州绿叶日用品有限公司存在普通化妆品宣传具有特殊功效、使用进口深海材料未经备案、进口原料化妆品不在直销范围三大疑问。面对一系列追问,该公司竟无言以对。

医院热衷于斥巨资购买大型进口设备,“洋品牌”垄断市场、价格虚高等问题暴露出来,客观上加剧患者“看病贵”。中材价格近年来上演“过山车”行情,折射出产业的困局。如何推动中材规范化种植,支持中医事业持续发展,成为业内热议的话题。

网络社交平台的开放性与包容性方便了信息交流,却也给谣言插上了翅膀。谣言荼毒下,食品行业成为“重灾区”。国家总局新闻宣传司直击症结,总结四种谣言类型,指明破解谣言的路径,提神醒脑,为人们带来一股“清流”。

相关内容

  • 鲜菜带领CPI涨回“2时代” 鲜菜带领CPI涨回“2时代”

      PPI涨幅继续扩大 对稳增长有积极意义   中国物价指数同比涨幅重返“2时代”。昨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10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1%,在连续四个月涨控在“1”时代后

  • 原奶成本大幅下降 前三季度多家上市乳企净利增长 原奶成本大幅下降 前三季度多家上市乳企净利增长

      上市公司三季报发布进入尾声,A股9家乳企三季报业绩全部出炉,在当前整个经济走势下行压力较大、消费乏力的背景下,乳企们今年前三季度的效益如何?在行业低迷的环境下,它们又是如何实现业绩的增长的?   

  • 食物搭配禁忌,真有那么多讲究吗? 食物搭配禁忌,真有那么多讲究吗?

      早春,新鲜的绿叶蔬菜甚为难得。这时候,菠菜就成为很多人家饭桌上的绿色美味。但是很多人又说菠菜有很多禁忌,比如不能和豆腐一起吃。这是真的么?   菠菜不能搭豆腐吗   这大概是流传最广的饮食搭配禁忌

  • 有甲状腺结节,还能吃碘盐和海鲜吗? 有甲状腺结节,还能吃碘盐和海鲜吗?

    碘缺乏或碘过量都会引起甲状腺异常,导致甲状腺结节形成。碘缺乏会影响甲状腺激素合成,尤其是对女性。缺碘对不同年龄人群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例如胎儿期可出现流产、死胎、生长发育畸形,新生儿期会出现甲低、结节

  • 果蔬皮,是吃还是扔? 果蔬皮,是吃还是扔?

    随着人们对营养健康的越来越重视,在网络上、朋友圈会出现越来越多的有关于健康营养的小建议。一直以来,关于果蔬皮有“神奇”功效的说法也颠覆了很多人的认识,原来一直扔掉的果蔬皮竟然比果蔬本身还有营养价值?那

  • 健康生活从食疗开始 专家推荐一生受益的“女人菜” 健康生活从食疗开始 专家推荐一生受益的“女人菜”

    真正爱自己的女人,不会仅停留在购买时髦衣服、名牌包的外在层次上,而是懂得如何通过科学饮食、物调理、运动和休息,让健康更加持久。“三八妇女节”之际,不妨听听解放军309医院营养科主任左小霞等相关权威专家

  • 喝酒不怕醉 那你怕胖吗 喝酒不怕醉 那你怕胖吗

    天气渐暖,饭局也多了起来。但是有朋友表示,为了减肥,还是不要吃饭了,但是干聊太没意思,不如喝酒吧?这个想法乍听起来挺不错,但当你真的了解酒的另一面时,可能就会放弃自己借酒减肥的美好愿望了。 无论是啤酒

  • 怎样吃得少 倾听自己咀嚼的声音 怎样吃得少 倾听自己咀嚼的声音

    据国外媒体报道,一个由营养学家和心理学家组成的团队将他们最好的建议整理到一起,目的是教人们如何诱使自己吃得少一点。 杨百翰大学和科罗拉多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你吃饭时咀嚼食物发出的声音可能对你的饭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