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粉中掺三聚氰胺、面粉里加吊白块、用苏丹红腌鸭蛋……这些非法添加进食品中的禁用物质在坊间却一律被误认为是食品添加剂,使食品添加剂成了“背锅侠”。这已成为当前中国消费者在食品安全认知方面的最大误区之一。
2月25日,由广东省食品品监督管理局和有关媒体联合主办“安安有约――食科普大讲堂活动”在广州举行第三期活动。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工商大学副校长、北京市食品添加剂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孙宝国就“辨析食品添加剂的谣言和误区”做了专题报告,为食品添加剂正名。
食品添加剂“很受伤”
有调查显示,80%的人认为食品安全问题是食品添加剂造成的,食品添加剂在中国可谓恶名昭著。针对这一现象,孙宝国指出:“食品添加剂是人类的伟大发明,人类使用食品添加剂历史悠久,没有食品添加剂就没有食品工业发展的今天。”
如果没有食品添加剂,“舌尖上的美味”将失色不少。孙宝国以此作了举例说明:六千年前的大汶口文化时期,酿酒用酵母中的转化酶,就是食品添加剂,是一种食用酶制剂;两千多年前,西汉淮南王刘安发明卤水点豆腐,卤水主要成分氯化镁是一种食品凝固剂,是一种食品添加剂;始于唐盛于宋的火腿制作技术使用亚硝酸盐作为防腐剂和护色剂,如果不用亚硝酸盐,火腿将出现肉毒杆菌繁殖,食用后对会产生极大的危害;南宋时期绍兴临安人发明了油条,所使用的明矾是食品膨化剂;红曲作为食品着色剂,在中国已有一千多年的应用历史,现代研究发现其有保健作用。
合规使用其实很安全
为什么食品添加剂在中国被妖魔化?孙宝国认为,中国人的词典里以前没有食品添加剂,一些食品企业也不知道什么是食品添加剂,将非法添加物误会为食品添加剂是主因。例如把三鹿奶粉中非法加入的三聚氰胺当成食品添加剂,让食品添加剂平白无故地背了黑锅。其实,三聚氰胺是一种化工原料,不是食品原料,也不是食品添加剂,是禁止人为添加到食品中的。在奶粉中添加三聚氰胺,目的是提高奶粉中的氮含量,假冒蛋白质,属于非法掺假。此外,近些年,还有个别食品企业通过标示不含任何食品添加剂,即人们常常听说的“无添加”来误导消费者,“这其中国内外媒体传播不科学的解读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客观上也把消费者带入了误区。”
孙宝国指出,没有食品添加剂就没有现代食品工业和现代的美好生活。合理使用添加剂是有益无害的,它使食品更丰富、更安全,而滥用食品添加剂是人的过错不是食品添加剂的错。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中明确规定的食品添加剂已经过风险评估,可放心使用,但必须按照标准规定要求规范使用,滥用、超范围以及超限量使用是绝对不允许的。(陈海荣)
PPI涨幅继续扩大 对稳增长有积极意义 中国物价指数同比涨幅重返“2时代”。昨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10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1%,在连续四个月涨控在“1”时代后
上市公司三季报发布进入尾声,A股9家乳企三季报业绩全部出炉,在当前整个经济走势下行压力较大、消费乏力的背景下,乳企们今年前三季度的效益如何?在行业低迷的环境下,它们又是如何实现业绩的增长的?
早春,新鲜的绿叶蔬菜甚为难得。这时候,菠菜就成为很多人家饭桌上的绿色美味。但是很多人又说菠菜有很多禁忌,比如不能和豆腐一起吃。这是真的么? 菠菜不能搭豆腐吗 这大概是流传最广的饮食搭配禁忌
碘缺乏或碘过量都会引起甲状腺异常,导致甲状腺结节形成。碘缺乏会影响甲状腺激素合成,尤其是对女性。缺碘对不同年龄人群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例如胎儿期可出现流产、死胎、生长发育畸形,新生儿期会出现甲低、结节
随着人们对营养健康的越来越重视,在网络上、朋友圈会出现越来越多的有关于健康营养的小建议。一直以来,关于果蔬皮有“神奇”功效的说法也颠覆了很多人的认识,原来一直扔掉的果蔬皮竟然比果蔬本身还有营养价值?那
真正爱自己的女人,不会仅停留在购买时髦衣服、名牌包的外在层次上,而是懂得如何通过科学饮食、物调理、运动和休息,让健康更加持久。“三八妇女节”之际,不妨听听解放军309医院营养科主任左小霞等相关权威专家
天气渐暖,饭局也多了起来。但是有朋友表示,为了减肥,还是不要吃饭了,但是干聊太没意思,不如喝酒吧?这个想法乍听起来挺不错,但当你真的了解酒的另一面时,可能就会放弃自己借酒减肥的美好愿望了。 无论是啤酒
据国外媒体报道,一个由营养学家和心理学家组成的团队将他们最好的建议整理到一起,目的是教人们如何诱使自己吃得少一点。 杨百翰大学和科罗拉多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你吃饭时咀嚼食物发出的声音可能对你的饭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