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杭州日报 记者 陈友望
青铜器是中国传统文艺的精华,以制作精良、气魄雄伟、技术高超著称于世,但这记事耀功的礼器非一般人所能阅示,智慧的中国人便发明了以墨传拓青铜器全形的方法,让人们可以广泛欣赏这些国之重宝。
他让全形拓作品第一次出国展示
不久前,浙江省公布了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全形拓”技艺成功入选。南宋钱币博物馆馆长屠燕治,也是这项杭州全形拓印术的传承人。
早在2015年9月,一幅来自杭州的非遗技艺作品――西周邓孟壶全形拓,出现在美国纽约的“联合国成立70周年纪念展”。一张宣纸上,用墨包拓出青铜器的三维立体器物图形,吸引各国观众留步观赏。屠燕治说,这是中国传统全形拓作品的第一次出国展示,这幅全形拓作品,由他采用拓包、墨和宣纸拓制而成。
全形拓技艺很是古老,最早可追溯到魏唐金石学演进时期的传拓技术,至今有1500年历史。传拓技术,有着雕版印刷活化石之称,对印刷技术的发明起到了开创性作用,在印刷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清中晚期全形拓的出现,更把拓印技术推到一个高峰。
他传承和发扬了源于杭州的全形拓
全形拓的发源地在杭州,屠燕治说,其创始人是释达受(六舟),曾掌执杭州净寺。从浙江省博物馆保存的大量珍贵馆藏中发现,释达受采用堆拓、投影成像拓、人物配景拓、器物配画拓、翻刻替代拓等技法,对全形拓的开创和推行,发挥了巨大作用。
杭州南宋钱币博物馆保存着西湖疏浚工程发现的不少青铜器残片,为把杭州这些千年文化遗存更好地传承,馆长屠燕治收集和研究了大量的文献资料。三十多年前他就跟随著名钱币学家马定祥先生学习历代古钱传拓技术,十多年前还专程南下赴广州向著名版本学家王贵忱先生讨教,目睹研究著名金石学研究专家容庚先生的全形拓作品。
近年来,屠燕治全身心投入于全形拓技艺的研究和制作。清代全形拓技艺“以拓包作画”主要采用三种方法,一是“分纸法”,二是“整纸法”,三是“翻刻法”。屠燕治在效法前辈马起凤、六舟、周康元、马子云等人的传拓技艺,更是掌握了干拓、湿拓、平面拓、立体拓、分纸拓、整纸拓、翻刻拓、朱拓、墨拓、蜡拓、蝉翼拓、镶拓、乌金拓等十余种技法。
其中,屠燕治尤以整纸传拓、摹绘补拓、替代借拓、套色镶拓见长,以“器形逼真、拓工精良、图文精美、布局合理”称誉业界。
所谓“整纸传拓”,将器铭和器物传拓到同一张宣纸上,尤其是在传拓器形时,不做任何裁剪;“摹绘补拓”,则是沿用宫廷画中人物配景文玩图画法,先用铅笔在宣纸上勾绘出器物草图,随后移动宣纸,在草图内经过多次定位、上墨、拓印,最后完成整个器物文饰和器形的立体拓图;“替代借拓”,沿用清代借代法,通过主体变换,解决不在或少在文物实体上传拓的难题;“套色镶拓”,首次将套色印刷理念用于全形拓,先用黑墨拓出地张和器形,然后用红墨拓阳文或需突显部分,将不同墨色“镶嵌”在同一宣纸上的“套色拓”,使画面更具对比性和空间感。
他坚持发展理念走出全形拓新路子
屠燕治在全形拓技艺制作过程中,坚持“传承、发展”理念,走出一条自己的路子。他完成的全形拓,包括战国的秦公簋、西周的毛公鼎、散氏盘、邓孟壶、交君子壶、亚宝酉簋、小克鼎、颂簋、鬲比S、父己方、凫叔F、师兑簋、鲁伯愈父、遗卣和商代的父丁鱼尊、簋等,共30余件作品。
2015年,屠燕治的全形拓作品在美国纽约展出获得好评;9月,屠燕治获得“国家文化艺术奖”。现在,屠燕治是中国文化艺术发展联合会荣誉主席,还被杭州职业技术院校非遗传承教育创业基地聘为兼职教授。2016年11月,收编了屠燕治多幅全形拓作品的《世界当代书画艺术名家博览》一书被联合国图书馆收藏。12月,屠燕治被联合国和平书画院聘任为终身院士。
著名学者容庚教授说:国宝青铜器“虽可以传久,但不能流远”。今天,中国全形拓技艺已经由杭州市西湖区走向世界,使中国这一优秀传统文化,真正实现了既可“传久”,又可“流远”的目的。
苏富比现当代艺术晚间拍卖将于4月2日在会议展览中心举行。除了常设的“现代亚 洲艺术”、“当代亚洲艺术”及“现当代东南亚艺术”版块以外,本季晚拍更首次带来重要西方当代艺术作品,不单有国际知名艺术家如
1944年夏天,毕加索与玛丽・特雷斯(Marie-Therese)生活在还处于纳粹占领中的法国巴黎,有一天,他为家中窗台上的番茄植物画了一幅静物,既反映了当时食物紧缺、人们不得不自己种植农产品的现
佳士得中国首位拍卖官、为佳士得敲下中国纪念性首槌的拍卖师金铃,日前正式离开佳士得中国,到英国苏富比(微博)艺术学院进修艺术与商业方向的课程。 “感谢佳士得在这四年时间里给我提供了很好的展示平台
《红楼梦》是一部技术门槛很高的小说,要模仿还真不容易。除了在故事结构安排,人物形象塑造,诗词搭配等方面让后人难以企及之外,小说中关于中医、收藏、书画等方面的描写,也是其技术高度的集中显现,没有金刚
“对瓷器爱好者来说,清三代是无可争议的黄金时期。”日前,在广东省收藏家协会副主席郑树发刚刚落成的私人收藏馆里,他向中国古瓷器鉴定界泰斗级人物、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调研员赵青云如此讲解自己的收藏重点
近日,西城区铁树斜街116号的老窑瓷博物馆里举办了一场以“火的秘密”为主题的公益讲座。在本次讲座中,主讲人王学强结合自己多年来的研究和实践成果,为大家讲述了各种陶瓷器具的烧造工艺以及不同地区陶瓷烧造工
鸡纹在我国传统纹样中一向是吉祥的象征。在汉代以前,鸡的形象被神化,三星堆出土的青铜雄鸡有可能是传说中的“天鸡”。此后,人们更重视鸡的“德”,历代艺术品均着重表现鸡的文、武、勇、仁、信。 文/图
《二○一六年度艺术市场报告》发布 本报实习记者 张 婧 近日,由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和Artprice联合推出的《2016年度艺术市场报告》(简称《报告》)正式发布,该报告是双方深耕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