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美术史多为男性画家,女画家比较罕见。即使比较罕见,但也不乏杰出者,其中有一位不但杰出,还有不少传奇色彩。她,就是潘玉良。她曾在巴黎漂泊,而且最早出身青楼。这样的经历,在中外美术史上都是罕见的。所谓英雄莫问出处,只要有成就,不管什么出身,也都受人敬仰。
潘玉良是一位上世纪比较受人关注的女画家。她生于1895年,1977年离世,她是中国名女画家和雕塑家。从青楼出来后,1921年考得公费留学,并先后入读法国里昂中法大学和里昂国立美专。与徐悲鸿等为同学,并且在上世纪二十年代进入了巴黎国立美术学校。她对风景、人物、静物甚至雕塑与油画、国画都有所涉猎,尤其油画最为突出,她将东西方的艺术融合在一起。而且吸收了西方既有写实,但更多是表现主义印象派以来的各种现代流派的元素。她旅法四十多年,并且临终前把自己四千多件作品捐给了祖国,其中,安徽博物院就是其主要收藏点。
潘玉良原名叫张玉良,但童年不幸,自小父母双亡,被舅舅收养,在十多岁的时候更被卖到了妓院,也在那里,认识了她后来的先生潘赞化,婚后改名潘玉良。在上海成家后,潘玉良开始在家临摹包括刘海粟在内的名家作品,并且潘赞化跟陈独秀等人常有联系,陈独秀极力建议潘赞化让潘玉良进入了刘海粟的上海美专进行学习。因此,潘玉良结识了不少名师大家,并向王济远、朱屺瞻等学习油画。之后更得到官费赞助到法国里昂中法大学和里昂国立美专,后进入巴黎国立美术学校与徐悲鸿一起留学并同窗,并且得到罗马国立美术学院的康马蒂教授赏识。1928年学成归国,先后在上海美专,中央大学艺术系任教,并与庞薰l、徐悲鸿一起共事教学。三十年代末重返巴黎,并且全职投身创作。虽然她在法国多年,但从未入外国国籍,一直心系祖国。
潘玉良跟张大千友谊十分深厚,张大千对其作品非常赞赏,并称其玉良大。记得五十年代,我也曾见过她的一些作品,当时她的作品并不怎样受认可,甚至不理解。当时写实是主流,而她则更多的是吸收表现主义等西方近代流派的元素,改革开放后,她的作品捐赠给国家的时候,才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与认可,美术界才开始渐渐认识到她作品的价值。随之,她传奇的身世也逐渐被传颂,并被文学界写成了小说《画魂》,并由著名演员巩俐担演,公映同名电影《画魂》,使得女画家潘玉良的名字家喻户晓。
虽然潘玉良与徐悲鸿留学时是同学,但她与看中法国当时已经走向尾声的西方古典学院派写实主义的徐悲鸿不同,她更倾慕于西方蓬勃兴起的现代流派。主要是吸收了后印象派、表现主义、野兽派尤其马蒂斯的画风。而且,在她作品中,还将西方现代流派与中国绘画的线条造型密切结合。因此,她的作品不但洋溢着西方的现代艺术气息,更蕴藏着中国传统绘画的形式。她把二者融合得比较协调自然,这方面是她艺术上的成功之处。(采访整理:梁志钦)
来源:新快报
苏富比现当代艺术晚间拍卖将于4月2日在会议展览中心举行。除了常设的“现代亚 洲艺术”、“当代亚洲艺术”及“现当代东南亚艺术”版块以外,本季晚拍更首次带来重要西方当代艺术作品,不单有国际知名艺术家如
1944年夏天,毕加索与玛丽・特雷斯(Marie-Therese)生活在还处于纳粹占领中的法国巴黎,有一天,他为家中窗台上的番茄植物画了一幅静物,既反映了当时食物紧缺、人们不得不自己种植农产品的现
佳士得中国首位拍卖官、为佳士得敲下中国纪念性首槌的拍卖师金铃,日前正式离开佳士得中国,到英国苏富比(微博)艺术学院进修艺术与商业方向的课程。 “感谢佳士得在这四年时间里给我提供了很好的展示平台
《红楼梦》是一部技术门槛很高的小说,要模仿还真不容易。除了在故事结构安排,人物形象塑造,诗词搭配等方面让后人难以企及之外,小说中关于中医、收藏、书画等方面的描写,也是其技术高度的集中显现,没有金刚
“对瓷器爱好者来说,清三代是无可争议的黄金时期。”日前,在广东省收藏家协会副主席郑树发刚刚落成的私人收藏馆里,他向中国古瓷器鉴定界泰斗级人物、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调研员赵青云如此讲解自己的收藏重点
近日,西城区铁树斜街116号的老窑瓷博物馆里举办了一场以“火的秘密”为主题的公益讲座。在本次讲座中,主讲人王学强结合自己多年来的研究和实践成果,为大家讲述了各种陶瓷器具的烧造工艺以及不同地区陶瓷烧造工
鸡纹在我国传统纹样中一向是吉祥的象征。在汉代以前,鸡的形象被神化,三星堆出土的青铜雄鸡有可能是传说中的“天鸡”。此后,人们更重视鸡的“德”,历代艺术品均着重表现鸡的文、武、勇、仁、信。 文/图
《二○一六年度艺术市场报告》发布 本报实习记者 张 婧 近日,由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和Artprice联合推出的《2016年度艺术市场报告》(简称《报告》)正式发布,该报告是双方深耕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