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11月18日电 (赵英梓)今天下午,国新办就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情况举行发布会。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副总设计师黄伟芬介绍了科研人员对两位航天员在驻留期间采取了的多方面保障措施,同时表示我国已具备航天员长期驻留保障能力。
黄伟芬介绍,通过这次任务飞行的检验,证明了这些驻留保障的措施是非常有效的。根据统计,两位航天员进食率达到了95%以上。给航天员提供了百余种航天食品,充分考虑了航天员个人的需求,选择的是他们喜爱的航天食品,比如说景海鹏是山西人,给他配了陈醋,陈冬是河南人,给他配了面条。这次飞行中,航天员也充分认识到了膳食营养对保障他们完成飞行任务的重要性,所以他们也非常认真地对待每一顿饭,这从一个侧面也反映了我们航天员的敬业精神,这也是航天员能够顺利完成驻留任务的一个基础。此外,从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检测到的生理数据,以及从航天员体检和他们的主观评价来看,航天员返回地面后状态非常好。返回地面后,景海鹏自己把返回舱的舱门打开。这些情况充分表明了我们三大驻留保障措施即健康保障、生活保障和工作保障措施是科学有效的。
另外,黄伟芬介绍了此次飞行任务验证了长期驻留保障的三大技术。一个锻炼设备跑台束缚系统的性能和功能验证;二个是天地远程医疗系统的验证;三是植物栽培技术以及脑机交互技术的验证。这些技术的验证,对未来载人空间站长期飞行健康、生活和工作保障技术都提供了重要支撑,同时也对空间站的人机界面设计和航天员的任务和在轨操作的设计提供了依据。
最后,黄伟芬表示,航天员景海鹏、陈冬的出色表现进一步验证了航天员选拔训练技术的科学有效,进一步增强了我国航天员队伍的整体实力。这次任务锻炼和提升了航天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也让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积累了相关经验,包括航天环境的耐力和适应性、知识的储配、生活照料、防护锻炼、工作安排、医学检查各项操作,包括复杂的操作、精细的操作、在轨维修的问题处置,人机协同和天地协同等能力和经验,为未来我们空间站长期飞行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北京2月15日电(记者贺迎春)科技部副部长阴和俊在今天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我国146家国家高新区发展势头强劲,发展态势良好,“十二五”期间营业收入保持年均17.4%的增长速度;2016营业收入预计
北京2月13日电(赵竹青 郭心冰 肖建军)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天舟一号货运飞船按流程完成了出厂前所有研制工作,2017年2月5日从天津港启程,经过约一周的海陆运输,于13日安全运抵海南文昌航
北京2月13日电(记者贺迎春)科技部网站消息,平方公里阵列射电望远镜项目(SKA)天线国际工作包联盟近期在华召开了反射面天线结构详细设计评审会(DDR)。中国电科54所牵头国际同行共同编制形成的天线详
北京2月13日电(记者贺迎春)科技部网站消息,煤转化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研发的高温铁基浆态床煤炭间接液化技术为核心的全球单套规模最大的煤炭间接液化装置――神华宁煤400万吨/年煤制油工程,近期实现了煤制
北京2月13日电(记者贺迎春)科技部网站消息,北京大学量子材料科学中心江颖、王恩哥课题组围绕“原子尺度上水的核量子效应”开展研究工作,基于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分别发展了亚分子级分辨成像技术、单分
北京1月16日电(记者贺迎春)16日上午,主题为“青春有梦,创客我行”的第8届东盟-中日韩(10+3)青少年科技冬令营与教师科技研讨会在京启动。这是该活动首次在我国举办。 据了解,16日―19日期间,
北京1月16日电 (记者 郝孟佳)15日,由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和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联合研制的“基于可调极紫外相干光源综合实验装置”――大连光源调试出光,输出光脉冲光子数达到140万亿个,成为
北京1月12日电(记者贺迎春)日前,战略性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2016年项目指南向社会正式发布。2016年征集的项目以落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科技创新合作专项规划》等为重点,以合作研发为基础,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