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科技 > 科学技术

超级细菌抗药性秘密破解 研发新药或可待

日期:2017-03-11 16:07:33  点击:0 
分享:

  澳大利亚科学家将包裹超级细菌的一层蛋白质的立体分子结构(如上图)完整地绘制了出来,成功破解了超级细菌抗性的秘密。图片来自网络

  本报记者 张梦然

  据英国广播公司(BBC)网站15日消息称,澳大利亚科学家将包裹超级细菌的一层蛋白质的立体分子结构完整地绘制了出来,成功破解了超级细菌抗性的秘密。美国马萨诸塞大学医学院研究人员向科技日报记者表示,该成果点住了超级细菌的命门,为下一步研发遏制超级细菌的新铺平了道路。

  超级细菌“不入”?

  超级细菌被认为是全球医疗健康领域最具挑战性的目标之一,其出现普遍被归咎于抗生素滥用及使用过度。

  抗生素曾被称为抗菌素,但在大量使用多年后,细菌产生了极强的抗性。以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抗万古霉素肠球菌(VRE)等为代表的超级细菌开始逐渐嚣张。它们百毒不侵,对目前所有抗生素都有抵抗性,让人类几乎陷入了无可用的窘境。

  除了顽强,超级细菌兼有与时俱进的能力。科学家现在确定,剿细菌的最后一张王牌――抗生素粘杆菌素,已经出现强有力的“抵抗者”,这预示着某些感染病例将无任何治疗办法。

  而人类这边,以往大部分抗生素取自土壤活菌,但就像开采过度的矿山一样,如今要在那里发现新的抗生素越来越难――过去30年里,仅有非常少量的新抗生素被发明出来。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数据,每年全球至少70万人死于抗病菌感染。如果听之任之,到2050年,全球每年死于抗性病菌感染的人数还将额外增加1000万,超过目前死于癌症的人数。

  “铠甲”弱点暴露无遗

  日前,澳大利亚科学家们发现,超级细菌能在物面前“不入”的秘密,正是包裹着它们的一层蛋白质,也就是超级细菌的“终极铠甲”。

  此次,西澳大利亚大学分子生物学家艾利斯・弗莱林克及同事利用X射线晶体分析技术,制作出这个名为EptA蛋白的立体分子结构,发现这层蛋白的作用就是掩护病菌,抵御免疫系统和抗生素的打击。如果能设法“攻破”它,就等同于消除了超级细菌的抗能力。

  研究团队指出,EptA蛋白质就像一把门锁,其内部有特定的形状,只要将这个隐藏的结构以3D形式呈现,就等于找到了打开这把门锁的钥匙,也意味着“铠甲”的弱点暴露无遗。

  他们推测,在目前这一成果的基础上,已可以研制针对超级细菌的物――先以一种攻破超级病菌的“铠甲”,然后用另一种相应物死全无保护的细菌。

  新问世指日可待

  美国马萨诸塞大学医学院研究人员段冶向科技日报记者表示,此次澳大利亚科学家成功解析超级细菌结构,使得新研发中基于靶标筛选成为可能,而之前只能做表型筛选。换句话说,在“铠甲”的分子结构被破解后,人类可以有的放矢、瞄准目标制服超级细菌。

  研究人员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的报告称,对超级细菌来说,靶标就是将保护它的蛋白破解出来,接下来根据蛋白结构设计物,再进一步验证其是否可以真正抑制超级细菌生长;而表型筛选,只能做到广泛地合成几万种分子,逐一去试试看究竟哪个能抑制超级细菌的生长,其效率和效果不可同日而语。

  这一区别,正是新研发的重要思路。段冶表示,该项目已得到澳大利亚政府资助。研究团队下一步应会展开具体物的模拟,只有新问世,才是超级细菌“克星”的真正来临。

  据BBC文章称,澳大利亚研究团队认为,从揭示超级病菌抗性秘密到临床应用,可能还需要几年时间,这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现在已成功迈出了第一步。

  (科技日报北京2月16日电)

相关内容

  • 近期将有10家省级高新区升级为国家高新区 近期将有10家省级高新区升级为国家高新区

    北京2月15日电(记者贺迎春)科技部副部长阴和俊在今天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我国146家国家高新区发展势头强劲,发展态势良好,“十二五”期间营业收入保持年均17.4%的增长速度;2016营业收入预计

  • 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安全运抵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 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安全运抵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

    北京2月13日电(赵竹青 郭心冰 肖建军)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天舟一号货运飞船按流程完成了出厂前所有研制工作,2017年2月5日从天津港启程,经过约一周的海陆运输,于13日安全运抵海南文昌航

  • SKA反射面天线详细设计方案通过国际评审 SKA反射面天线详细设计方案通过国际评审

    北京2月13日电(记者贺迎春)科技部网站消息,平方公里阵列射电望远镜项目(SKA)天线国际工作包联盟近期在华召开了反射面天线结构详细设计评审会(DDR)。中国电科54所牵头国际同行共同编制形成的天线详

  • 煤炭间接液化技术成功实现百万吨级工业化应用 煤炭间接液化技术成功实现百万吨级工业化应用

    北京2月13日电(记者贺迎春)科技部网站消息,煤转化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研发的高温铁基浆态床煤炭间接液化技术为核心的全球单套规模最大的煤炭间接液化装置――神华宁煤400万吨/年煤制油工程,近期实现了煤制

  • 我国首次在原子尺度揭示水的核量子效应 我国首次在原子尺度揭示水的核量子效应

    北京2月13日电(记者贺迎春)科技部网站消息,北京大学量子材料科学中心江颖、王恩哥课题组围绕“原子尺度上水的核量子效应”开展研究工作,基于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分别发展了亚分子级分辨成像技术、单分

  • 我国首次举办东盟―中日韩青少年科技冬令营 我国首次举办东盟―中日韩青少年科技冬令营

    北京1月16日电(记者贺迎春)16日上午,主题为“青春有梦,创客我行”的第8届东盟-中日韩(10+3)青少年科技冬令营与教师科技研讨会在京启动。这是该活动首次在我国举办。 据了解,16日―19日期间,

  • 我国成功研制世界上最亮的可调极紫外光源 我国成功研制世界上最亮的可调极紫外光源

    北京1月16日电 (记者 郝孟佳)15日,由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和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联合研制的“基于可调极紫外相干光源综合实验装置”――大连光源调试出光,输出光脉冲光子数达到140万亿个,成为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设置专项支持国际科技创新合作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设置专项支持国际科技创新合作

    北京1月12日电(记者贺迎春)日前,战略性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2016年项目指南向社会正式发布。2016年征集的项目以落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科技创新合作专项规划》等为重点,以合作研发为基础,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