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12月1日电(赵竹青)记者今日从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获悉,继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实践十号返回式科学实验卫星、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发射升空并取得初步科学成果后,我国“十三五”空间科学任务现已全面启动。在完成好5颗计划内卫星任务的基础上,空间中心还首次面向全国征集未来空间科学任务概念。
记者了解到,这5颗计划内卫星任务为:争取在2020年前后,发射爱因斯坦探针(EP)、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ASO-S)、全球水循环观测卫星(WCOM)、磁层-电离层/热层耦合小卫星星座探测计划(MIT)、太阳风-磁层相互作用全景成像卫星(SMILE)等5颗卫星。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5月30日“科技三会”上强调,浩瀚的空天还有许多未知的奥秘有待探索,必须推动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用全面发展。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主任吴季表示,为响应“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召,落实好《“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中国科学院决定由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牵头,瞄准未来10至15年我国空间科学发展需求,面向全国空间科学相关研究院所、高等院校及工业部门,征集空间科学任务概念建议,更好实现我国空间科学卫星系列的持续健康发展。
“这与以往自上而下的布局不同,更多的是自下而上的征集。”吴季认为,我国在空间科学探索领域还有很多的创新思想未被释放出来。
“只要你有好的想法,就不会被埋没。”据悉,参与本次征集并通过遴选的空间科学任务概念建议将获得经费资助,并有希望经过进一步遴选,在“十三五”时期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先导专项的空间科学背景型号项目或预先研究项目中予以支持。通过科学目标凝练、探测方案优化、关键技术攻关及前瞻技术预研,为未来在空间开展科学探测和实验做好准备,为竖起人类探索太空的新丰碑做出中国人应有的贡献。
吴季介绍,本次征集的空间科学任务概念建议须由我国科学家自主原创提出,面向空间科学学科前沿,并有望在基础科学前沿孕育重大科学突破。中国科学院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旨在通过这一空间科学创新平台,引领空间科学发展,带动空间技术创新,为我国科学家实现空间科学梦提供可靠的组织保障。
本次空间科学任务概念建议的征集工作已于即日启动,相关要求已在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官网发布。为期一个月的征集结束后,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将组织专家对征集到的任务概念建议进行遴选,入选建议预计将于2017年春节前公布。
北京2月15日电(记者贺迎春)科技部副部长阴和俊在今天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我国146家国家高新区发展势头强劲,发展态势良好,“十二五”期间营业收入保持年均17.4%的增长速度;2016营业收入预计
北京2月13日电(赵竹青 郭心冰 肖建军)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天舟一号货运飞船按流程完成了出厂前所有研制工作,2017年2月5日从天津港启程,经过约一周的海陆运输,于13日安全运抵海南文昌航
北京2月13日电(记者贺迎春)科技部网站消息,平方公里阵列射电望远镜项目(SKA)天线国际工作包联盟近期在华召开了反射面天线结构详细设计评审会(DDR)。中国电科54所牵头国际同行共同编制形成的天线详
北京2月13日电(记者贺迎春)科技部网站消息,煤转化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研发的高温铁基浆态床煤炭间接液化技术为核心的全球单套规模最大的煤炭间接液化装置――神华宁煤400万吨/年煤制油工程,近期实现了煤制
北京2月13日电(记者贺迎春)科技部网站消息,北京大学量子材料科学中心江颖、王恩哥课题组围绕“原子尺度上水的核量子效应”开展研究工作,基于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分别发展了亚分子级分辨成像技术、单分
北京1月16日电(记者贺迎春)16日上午,主题为“青春有梦,创客我行”的第8届东盟-中日韩(10+3)青少年科技冬令营与教师科技研讨会在京启动。这是该活动首次在我国举办。 据了解,16日―19日期间,
北京1月16日电 (记者 郝孟佳)15日,由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和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联合研制的“基于可调极紫外相干光源综合实验装置”――大连光源调试出光,输出光脉冲光子数达到140万亿个,成为
北京1月12日电(记者贺迎春)日前,战略性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2016年项目指南向社会正式发布。2016年征集的项目以落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科技创新合作专项规划》等为重点,以合作研发为基础,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