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2月21日电 (记者寇江泽)20日,在环保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生态保护红线调整,‘只能增加、不能减少’”被反复提及。据环保部自然生态保护司司长程立峰介绍:“将在生态保护红线划定过程中建立监管平台,及时监控、整改问题,该平台今年将试运行。”
只能增不能减,生态红线刚性十足
我国虽已建立2740处自然保护区,陆域面积142万平方公里,约占我国陆地国土面积的14.8%,基本形成了类型比较齐全、布局基本合理、功能相对完善的自然保护区网络。但是,“当前的生态保护仍然面临十分严峻的形势,部分地区生态系统退化严重,生物多样性品质降低的速度尚未得到有效遏制,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仍然时有发生。” 程立峰说。
日前出台的《关于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若干意见》提出建立生态保护红线制度,对上述问题的改善有积极作用。生态保护红线作为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底线和生命线,减少了就是破坏了底线,危及到生命线。“生态保护红线一定要体现在刚性上。”环保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所长高吉喜说,生态保护红线涉及到重大民生保障、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可以进行调整,但要经过科学的评估,要有严格的措施,且红线保护面积只能增加,不能减少。
将构建天地一体化生态安全监测评估体系
“我们要开展日常的监测评估,每年通过地面和卫星相结合的‘天地一体化’手段进行监测。”高吉喜说,根据《若干意见》提出的“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功能不降低”进行评估,将监测评估的结果作为对地方干部政绩考核的主要依据,做得不好的要被问责。
针对备受关注的祁连山等自然保护区被严重破坏的情况,程立峰介绍,要在生态保护红线划定过程中建立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平台。“对红线范围内的这些保护区进行监督、检查、监控,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对已经存在的历史遗留问题,也要列出清单,督促地方政府限期整改。”
程立峰透露,环保部将以现代观测技术和大数据为依托,着力构建天地一体化的生态安全监测预警和评估体系。利用卫星遥感技术等手段,建设生态遥感观测体系。充分运用大数据、互联网等技术手段,为决策提供支撑。“到2020年,形成天地一体化观测体系与大数据、互联网集成的综合生态安全监管体系。”
福建泉州市委书记郑新聪代表 打组合拳,守绿色底线 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泉州是福建省两个获得“国家生态市”称号的地区之一,一直十分重视生态建设,坚决守住环保这条底线。我们抓住
本报北京3月13日电 (记者付文)中国气象局局长、党组书记刘雅鸣代表介绍,今年将重点推进气象综合防灾减灾能力建设。 刘雅鸣说,目前我国24小时之内的气象预报准确率达87%,台风路径误差保持
中新社北京3月13日电 (陈溯)13日,网友“kasy眯嘟”在微博上晒出几张图片,图片中的她和朋友不畏大风天,在高速公路边的一片小山丘上种下一棵樱花树。 暖风拂面、春回大地,“亲手种下一棵树”
中新网3月13日电 据环境保护部宣传教育司官方微博消息,未来三天(3月14-16日),除华北地区外,全国大气扩散条件总体有利,空气质量以优良为主,部分地区可能出现轻至中度污染。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去年我国在推进国土绿化和生态安全建设方面的进展情况。 张建龙:开展植树造林,推进国土绿化,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并不断推进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2016年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
中国百里杜鹃国家森林公园。 资料图片 春节后上班第一天,贵州省、市、县、乡、村五级共21万名干部职工上山开展义务植树,种植各类树木80多万株。 这一“惯例”在贵州已坚持3年。3年来,通过种植
“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是党中央交给我们的一项重大改革任务,是青海生态保护和建设的一件大事,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一件大事。”8日上午,在青海代表团开放团组会议上,青海省委书记王国生代表说。 王国生
3月7日,中国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白春礼做客,介绍了中科院今年的重点工作情况,并回答了如何为灰霾治理提供科技支撑等问题。 主持人:今年中科院要开展哪些重点工作? 白春礼:2017年最重要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