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花爆竹的污染和安全问题,或许能通过科技攻关来解决
元宵之夜北京城里,此起彼伏的花炮声让现代都市平添传统节日的热闹喜庆,但燃放烟花爆竹带来的呛人烟尘,也引来不少抱怨。
燃放烟花爆竹,成为节日都市空气污染和噪音污染的主要来源,甚至有愈演愈烈之势,于是多年前一些城市就纷纷出台禁放措施。北京等大都市的环境容量本来就很有限,人们的环保意识强,天蓝水净更加稀缺,因此禁放措施愈加严密。这个元宵节晚上,一些禁放区域还特别安排人员严密监视,严防死守。遗憾的是,空气是流动的,燃放区域的巨大噪音和弥漫的硝烟,穿透人为划定的区域而弥漫在整个城市上空。北京及周边不少城市的空气质量指数,很快从个位数迅速蹿升至三四百的重污染级别。于是有人在微信上反思。
禁放已经十几年了,节庆之时还有人爱放烟花,说明放烟花的传统仍有很强的需求,不是单靠政府指令或者旁观者的抱怨能解决的。其实,燃放所带来的污染只是副产品,而这种“副产品”,或许可以通过科研攻关来逐步消除。
比如同样是我们老祖宗发明的造纸。多少年来,造纸小作坊里一直污水横流,但随着国家出台各种措施严厉打击、关停并转,建立在技术进步基础上的造纸产业不断升级换代,造纸逐渐从污染大户的阴影中走了出来。
烟花爆竹是一种传统文化情结,也是一种产业。可喜的是,目前一些地方和企业正在研制的环保烟花、无烟烟花等新产品正不断占领市场。因此,我们不妨揣想:通过不断的科研攻关,老祖宗留给我们的烟花爆竹也能走出污染的阴霾,让洁净、喜庆的光彩装扮城乡节日的夜空。
福建泉州市委书记郑新聪代表 打组合拳,守绿色底线 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泉州是福建省两个获得“国家生态市”称号的地区之一,一直十分重视生态建设,坚决守住环保这条底线。我们抓住
本报北京3月13日电 (记者付文)中国气象局局长、党组书记刘雅鸣代表介绍,今年将重点推进气象综合防灾减灾能力建设。 刘雅鸣说,目前我国24小时之内的气象预报准确率达87%,台风路径误差保持
中新社北京3月13日电 (陈溯)13日,网友“kasy眯嘟”在微博上晒出几张图片,图片中的她和朋友不畏大风天,在高速公路边的一片小山丘上种下一棵樱花树。 暖风拂面、春回大地,“亲手种下一棵树”
中新网3月13日电 据环境保护部宣传教育司官方微博消息,未来三天(3月14-16日),除华北地区外,全国大气扩散条件总体有利,空气质量以优良为主,部分地区可能出现轻至中度污染。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去年我国在推进国土绿化和生态安全建设方面的进展情况。 张建龙:开展植树造林,推进国土绿化,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并不断推进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2016年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
中国百里杜鹃国家森林公园。 资料图片 春节后上班第一天,贵州省、市、县、乡、村五级共21万名干部职工上山开展义务植树,种植各类树木80多万株。 这一“惯例”在贵州已坚持3年。3年来,通过种植
“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是党中央交给我们的一项重大改革任务,是青海生态保护和建设的一件大事,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一件大事。”8日上午,在青海代表团开放团组会议上,青海省委书记王国生代表说。 王国生
3月7日,中国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白春礼做客,介绍了中科院今年的重点工作情况,并回答了如何为灰霾治理提供科技支撑等问题。 主持人:今年中科院要开展哪些重点工作? 白春礼:2017年最重要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