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公益 > 医疗救助

江苏出台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

日期:2017-03-13 11:08:41  点击:0 
分享:

  本报讯(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李润文)近日,江苏省出台《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完善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特困人员可自愿选择在家分散供养或在当地供养服务机构集中供养,按照当地上一年度城镇常住居民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40%~50%比例,确定城市和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标准。

  《意见》明确,城乡老年人、残疾人以及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同时属于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义务人无履行义务能力的,应当依法纳入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

  向特困人员提供的救助供养有七个方面,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包括供给粮油、副食品、生活用燃料、服装、被褥等日常生活用品和零用钱;提供照料护理服务;提供医疗保障服务,全额资助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个人缴费部分。医疗费用经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等医疗保障制度规定支付后仍有不足的,由救助供养经费予以支持;提供住房保障,对符合规定条件的住房困难的分散供养特困人员,通过配租公共租赁住房、发放住房租赁补贴、城乡特困人员危房改造等方式给予住房救助保障;提供教育保障,对在义务教育阶段就学的特困人员,给予教育救助;对在高中教育(含中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阶段就学的特困人员,根据实际情况给予适当教育救助。此外,还有提供丧葬服务、精神关爱服务。

  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形式分为在家分散供养和在当地的供养服务机构集中供养,由特困人员自愿选择。具备生活自理能力的,鼓励其在家分散供养;完全或者部分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优先为其提供集中供养服务。

  特困人员供养标准由设区市人民政府确定、公布。健全特困人员供养标准调整机制,按照当地上一年度城镇常住居民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40%~50%比例,确定城市和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标准,苏南、苏中、苏北地区平均供养标准分别不低于40%、45%和50%。

相关内容

  • 残疾孩子入学更方便(政策解读) 残疾孩子入学更方便(政策解读)

      修订后的《残疾人教育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于5月1日起施行。为方便残疾人入学采取了哪些措施?加强对残疾人教育的保障和支持,有哪些规定?日前,国务院法制办、教育部的负责人就有关问题接受本报记者

  • 公布修订后的《残疾人教育条例》 公布修订后的《残疾人教育条例》

      新华社北京2月23日电 近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签署第674号国务院令,公布修订后的《残疾人教育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17年5月1日起施行。   1994年颁布施行的《条例》对保障残疾

  • 呼吁加强对红十字会的监管(聚焦审议) 呼吁加强对红十字会的监管(聚焦审议)

      2月22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对红十字会法修订草案进行了分组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组员表示,修订草案经过两次审议修改,总体上比较成熟。   “这次红十字会法的修订,对现行法起到了补充

  • 社会组织登记审批全程网上公示 社会组织登记审批全程网上公示

      本报郑州2月22日电 (记者任胜利)记者20日从河南省民政工作会议上获悉:2016年以来,河南省民政厅优化行政审批流程,社会组织登记审批全程网上公示,实现了社会组织网上年检。   据了解,河南省

  • 基本生活标准不低于低保1.3倍 基本生活标准不低于低保1.3倍

      本报贵阳2月22日电 (记者郝迎灿)贵州省政府近日出台《关于进一步健全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特困供养内容、形式、标准,其中基本生活标准原则上不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1.

  • 行政拘留执行年龄降至14周岁是否合适 行政拘留执行年龄降至14周岁是否合适

      编者按:2月15日,《治安管理处罚法(修订公开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结束,已经实施近11年的《治安管理处罚法》大修全面启动。   征求意见稿将行政拘留的执行年

  •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亟须修改地方法规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亟须修改地方法规

      “帮教、监护、观护、心理干预等社会支持体系的不健全,严重影响了司法机关在未成年人司法保护方面的工作效果。”在日前召开的云南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云南省人大代表、云南省人民检察院党组成

  • 厦门出台共享单车停放指引 厦门出台共享单车停放指引

      本报讯(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林智仁)福建省厦门市市政园林局近日出台了《厦门市自行车停放区设置指引(试行)》,对共享单车的停放区域作出了“九准九不准”的停放要求。   根据该规定,厦门城市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