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3月12日电(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王亦君)有“中国版好人法”之称的民法总则草案中有关鼓励见义勇为的条款被再次修改。见义勇为致受助人受损,是否要担责?民法总则草案修改稿作出了更有利于施助者的规定。
3月8日下午,提请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四审的民法总则草案规定:“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但是救助人因重大过失造成受助人不应有的重大损害的,承担适当的民事责任。”
3月10日,在审议民法总则草案四审稿时,部分代表提出,在紧急情况下为保护他人实施救助时,被救助人没有时间考虑可能会产生什么后果,更难考虑自己会不会造成所谓的重大过失。
全国人大代表范海涛提出,“重大过失”在实际生活中不好界定,“老人倒了敢不敢扶,扶了的话,出现了伤害就要承担责任,不是每个人都能界定清楚什么是‘重大过失’。”
3月11日,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在听取代表意见的基础上,对草案四审稿作出了修改,形成民法总则草案修改稿。
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称,一些代表提出,这条规定有针对性,对鼓励见义勇为、保护救助人有积极意义,但不能完全消除救助人的后顾之忧,对救助人的保护不够彻底,建议修改。
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经研究,建议从举证责任、是否存在重大过失等方面,对救助人特殊情况下承担责任予以严格限定,并作出相应修改。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民法学会副会长孙宪忠认为,这一条款几次修改,“目前的修改稿中采用了更严谨的表述,能为保护见义勇为者提供法律支撑,把因见义勇为造成重大过失的举证责任转移给了被救助方,符合鼓励见义勇为的立法宗旨,同时也督促见义勇为者尽到谨慎的注意义务”。
修订后的《残疾人教育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于5月1日起施行。为方便残疾人入学采取了哪些措施?加强对残疾人教育的保障和支持,有哪些规定?日前,国务院法制办、教育部的负责人就有关问题接受本报记者
新华社北京2月23日电 近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签署第674号国务院令,公布修订后的《残疾人教育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17年5月1日起施行。 1994年颁布施行的《条例》对保障残疾
2月22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对红十字会法修订草案进行了分组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组员表示,修订草案经过两次审议修改,总体上比较成熟。 “这次红十字会法的修订,对现行法起到了补充
本报郑州2月22日电 (记者任胜利)记者20日从河南省民政工作会议上获悉:2016年以来,河南省民政厅优化行政审批流程,社会组织登记审批全程网上公示,实现了社会组织网上年检。 据了解,河南省
本报贵阳2月22日电 (记者郝迎灿)贵州省政府近日出台《关于进一步健全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特困供养内容、形式、标准,其中基本生活标准原则上不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1.
编者按:2月15日,《治安管理处罚法(修订公开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结束,已经实施近11年的《治安管理处罚法》大修全面启动。 征求意见稿将行政拘留的执行年
“帮教、监护、观护、心理干预等社会支持体系的不健全,严重影响了司法机关在未成年人司法保护方面的工作效果。”在日前召开的云南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云南省人大代表、云南省人民检察院党组成
本报讯(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林智仁)福建省厦门市市政园林局近日出台了《厦门市自行车停放区设置指引(试行)》,对共享单车的停放区域作出了“九准九不准”的停放要求。 根据该规定,厦门城市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