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亚热带地区,年均降雨量超过2000毫米,时有不同强度的热带气旋到访,使北郊低洼地带和市区部分旧区面临洪涝风险。
多雨的如何有效防洪?特区政府新闻网12日在社交网站脸书公布的一段关于渠务署防洪措施的短片,有助于解答这一疑问。
据短片介绍,渠务署下设紧急事故控制中心,协调渠道和水道淤塞的紧急清理工作,处理水浸报告,并向政府相关部门和市民发布信息。
这一中心全天24小时运作。一般天气下,中心工作人员接听渠务署热线电话的来电,处理市民有关渠务的求助。当天文台发出红色或黑色暴雨警告、8号或以上热带气旋警告和新界北部水浸特别报告,这一中心便发挥统筹作用,指挥渠务署工作人员分赴各区处理水浸问题,向需要地区增派人手。
中心的大型电视幕墙显示各区主要河流、水道和明渠的实时影像,也播放天文台、运输署资讯和各电视台的即时新闻,让工作人员随时掌握最新情况。
各监测点的雨量和水位数据经遥测系统被不断传送到这里。当水位达到警戒线时,读数会转为红色,中心工作人员随即安排待命人员到场跟进,且在有需要时通知其他部门采取救援或疏散等措施。
渠务署总工程监督黎超良说,除了实时监察系统,市民提供的信息也有助了解现场情况。“遇上渠道淤塞或水浸,有些市民会即时拍照甚至拍摄短片上载脸书群组。我们看到后,会立即安排工人处理。”(郜婕)
渠务署通常在雨季收到较多求助,据黎超良介绍,去年1月天气持续寒冷时,求助个案也较以往增加、四成。“市民在家洗碗和弃置食物残渣,油分会流入污水渠,遇冷凝固,阻碍水流,部分甚至黏在渠道内侧,导致瘀塞。”
除了应付突发洪涝事件,渠务署也未雨绸缪,定期检查雨水和污水管道,确保渠道畅通。
据介绍,渠务署目前管理全长超过4500公里的雨水和污水管道。其中,不少位于老城区的管道已经使用超过30年,逐渐老化损坏,严重的可能引发路面塌陷,影响交通、环境和公众安全。
近年来,渠务署在更换和修复管道时多采用“无开坑式”技术。与传统操作方式相比,“无开坑式”的优点在于无需挖掘整段路面。
“无开坑式”最常用的是原位固化内衬修复技术。工人先在管道一端的沙井用压缩空气将厚约5毫米的聚酯纤维软管套入原有渠管,当软管到达另一端的沙井,工人再将蒸汽或热水导入软管内,使它变得坚硬,成为新渠管。
渠务署工程师梁灏骏说,这种方法可缩短施工时的封路范围和时间,降低工程对交通和市民的影响。“以一条长10米的雨水渠为例,如果我们采用开坑式工程,工期最少3个月,但采用原位固化内衬修复技术,只需约3天便可完成整项工程。”
由于原位固化内衬修复技术只适用于干涸的雨水渠,渠务署2016年9月引入另一种“无开坑式”新技术,即螺旋缠绕修复技术,修复仍有水流的污水和雨水干渠。这一新技术当年用于修复两段直径105厘米、总长115米的污水渠,仅用时3个星期。
本报1月18日电 (记者张庆波、陈然)特区行政长官梁振英18日在立法会发表2017年施政报告,强调将继续秉持“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施政理念,促进社会和谐共融。他寄语社会利用“一国两制”的独特双
1月18日电 特区政府2017年施政报告提出,特区政府将于2017年上半年公布大屿山发展和保育蓝图,方向是“北发展南保育”。 报告指出,北大屿山将作经济及房屋发展,包括机场北商业区、东涌新市镇、港珠澳
1月18日电 特区行政长官梁振英在新一份施政报告中指出,为应对气候变化,特区政府拟决定降低排碳强度,计划于2030年将排碳强度由2005年的水平减低65%至70%。 梁振英说,特区政府成立了气候变化基
说到反贪腐,人们常常理解为是针对公职人员的行为。近日,反贪机构廉政公署(ICAC)的一起执法行动却将矛头对准了私营机构,29名银行雇员因涉嫌收受贿赂,泄露客户资料而被拘捕。事实上,从20世纪80年
特区政府20日公布最新推算,未来十年(即2017/18至2026/27年度)的总房屋供应目标维持为46万个单位,但现时可供兴建公营房屋单位的土地仍然不足,4.4万个公营房屋单位仍未觅得土地建屋。
澳门12月16日电(记者苏宁)澳门特区政府和珠海市政府今天上午在珠海横琴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自12月20日起,首阶段澳门机动车入出横琴措施的实施内容、管理细则和手续流程。符合条件的澳门机动车所有人
资料图 中新社记者 洪少葵 摄 中新网12月15日电 当地时间14日,美国联邦储备局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上调25个基点到0.5%至0.75%的水平。据《星岛日报》网站报道,特区署理财政司
新华社北京12月13日电 (记者查文晔)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13日在钓鱼台国宾馆会见了潮州商会参访团全体成员。 俞正声指出,潮州商会是“百年老会”,始终坚持爱国爱港立场,为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