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传媒 > 媒介素养

挑战歌手魔咒难破 《歌手》播出过半竞技需看老将

日期:2017-03-13 09:59:41  点击:0 
分享:

  湖南卫视《歌手》转眼已经播出过半,前晚,《歌手》进行了第九期录制。“挑战歌手都活不过两期”的魔咒看起来很难破除:赵雷唱着《理想》排名垫底,侧田演绎《命硬》没能走远,张碧晨在今晚播出的第八期节目中也被淘汰,第九期节目迎来了新的挑战歌手梁博。相比之下,林忆莲、李健等老将的表现稳定,李健更是用自己的“段子手”特质拉高《歌手》的关注度。

  《歌手》第九期的录制,出现颇具戏剧性的一幕:《中国好声音》第三季冠军张碧晨和第一季冠军梁博先后亮相,也因此被一些观众戏称为《歌手》“好声音”专场。两位“好声音”不约而同选择了原创作品,张碧晨作为返场歌手演唱了自己作词作曲的《胡桃夹子》,梁博则带来了新歌《灵魂歌手》。在乐评人卢世伟看来,能进《歌手》的,数来数去也就那么几张熟脸,除了功成名就的老将,也就只剩“好声音”的人还能扛起“唱将”这个名号。

  初次登上《歌手》这个残酷的舞台,张碧晨直言自己“来的时候心里很抖”。和林忆莲、李健、林志炫这些“活在自己MP3里的人”同台竞技,张碧晨显然难掩内心的紧张:“到台上唱高音时,我的高跟鞋踩不住,就一直靠着钢琴。”她把自己短暂的《歌手》之旅看作是出道两年的一场汇报演出,“看看在《歌手》舞台上的自己,和两年前有什么样的变化。”

  另一位“好声音”冠军梁博坦言:“《好声音》也好,《歌手》也好,音乐性的比重绝对是够强够专业的。”第九期录制后,梁博获得了歌手互投的第一名,但自称“来了就希望有好名次”的他能否留下,依然要看现场500位大众评审的“脸色”。

  老将们的成色,在《歌手》的舞台上得到了检验。第九期节目,“天后”林忆莲终于开口唱粤语歌了。一首《多得他》,把林忆莲的歌迷带回了1992年。那一年,林忆莲与王菲同台演绎这首歌,王菲声线空灵爆发力足,林忆莲的转音和掌控度无懈可击。时隔25年再唱《多得他》,林忆莲坦言:“这首歌难度比较高,希望我能把它唱好。”

  “逆战歌手”李健的到来,为这一季《歌手》带来好歌的同时,也增添了笑声,他在节目中妙语连珠,被观众调侃为“行走的弹幕”。重回《歌手》舞台,李健感慨自己越来越放松了。第九期竞演,他选的是一首很小众的《十点半的地铁》,依旧延续自己安静内敛、娓娓道来的风格,“我更关注的是有作品留存下来,而不是成绩,成绩很快就忘了,但是作品会为人津津乐道,我想这是最大的收获。”(徐颢哲)

相关内容

  • 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 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

      3月1日,中国政府正式推出《网络空间国际合作战略》(以下简称《战略》),首次向国际社会阐释了中国参与国际网络空间合作的原则、目标和计划。《战略》展现了中国网络政策的透明度,有利于引领国际网空治理走

  • 中国倡导网络领域合作共赢 中国倡导网络领域合作共赢

      3月1日,中国发布《网络空间国际合作战略》(下文简称《战略》)。这是继《网络安全法》和《国家网络空间安全战略》之后的又一份重要文件,对中国今后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网络外交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战略》

  • 新闻用户关切点众筹刍议 新闻用户关切点众筹刍议

      核心阅读   ★准确把握用户的兴趣点和关切点,才能在当今新旧媒体竞争融合的时代大变局中掌握话语权,勇立引导舆论的潮头。运用众筹模式把握用户的兴趣点和关注点,其本质是创新。众筹要抓关键,形式要灵活多

  • 剪纸动画与新媒体时代的文化传承 剪纸动画与新媒体时代的文化传承

    摘 要:剪纸是一项古老的民间艺术,是传统艺术长河中一朵美丽的浪花。早在五、六十年代,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就首创了剪纸动画,将这一传统艺术搬上了动画的舞台。反观今日,很多传统艺术都淹没在信息社会中,渐渐变

  • 春节文化符号的视觉影像传播 春节文化符号的视觉影像传播

    摘 要:春节作为民族认同感的象征,蕴含了人类深厚的情感,具有生动且富有感染力的符号形式,其中蕴含深厚的所指文化内涵,承担着重要的文化传播功能。本文以春节文化中可见的视觉符号为研究依据,在符号学的视域下

  • 浅析“十七年”文学与电影的跨文化传播 浅析“十七年”文学与电影的跨文化传播

    摘 要:纵观中国电影发展史,在“年”期间曾出现了一波文学与电影的跨文化传播热潮。本文首先就文学与电影这两种艺术形态之间密切的关系进行分析;其次,对“年”这一特殊时期的电影发展的历史背景及其特点进行概述

  • 新媒体时代下的新闻传媒课堂教学 新媒体时代下的新闻传媒课堂教学

    摘 要:讲授、笔记是中国的传统教学方式,当下新媒体时代多种新技术的引入,学生主体人格尊严的被动要求,导致传授双方都需要更平等的交流互动模式。传媒教学课堂作为接触新媒体的前沿场所,理应成为新媒体技术应用

  • “一带一路”背景下云南国际传播人才培养研究 “一带一路”背景下云南国际传播人才培养研究

    摘 要:深化对“一带一路”背景下云南国际传播人才培养的研究对云南向其周边辐射国家文化特性及媒介生态研究有重要意义。本文试图从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强化实践经验的积累,建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全方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