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传媒 > 媒介技术

新闻晨报:"替身型演员"只是产业链的一环

日期:2017-03-13 09:58:53  点击:0 
分享:

大IP电视剧华美大袍下的蚤子正一点一点被晒在太阳底下。最近编剧宋方金以一篇《横店卧底实录》搅动了整个娱乐圈,通过跟一位经验老道的资深男演员的对话,再一次把早就闹得沸沸扬扬的“抠像特技”“替身出演”等一众年轻演员的不敬业摊开在了太阳底下。当然,还是匿名的。

非常负责任地讲,近五年来所谓的大IP电视剧,有一部算一部,全都是流水线上千篇一律生产出来的产品。只是因为播出平台张开怀抱,亿万网民的热烈需求,才会像杯水浇流沙,转瞬无踪迹。有什么样的受众就有什么样的影视剧,文化产品的平均水平供给一定是与消费者端的需求基本持平的,在这一点上完全不用互相瞧不起。

目前的电影市场已经出现了冷却的苗头,接连有品质不佳的大片未能取得良好票房,也促使电影人开始进行反思。但是在电视剧生产领域,大IP剧热仍然没有退烧,一部剧从开始筹备,就以演员为轴心,偶像流量为王,没有那几个熟脸,投资方完全不买账。而请来了流量王,他们的档期又紧张得要命,十几二十天要拍出百十来集的戏份,怎么办?只能拍脸,后期抠像,至于跟其他演员的对手戏,一律正反打,使用多个替身,最极端的就是出现了所谓的“脸部倒模”小生。那段时间的微博关于倒模下面的讨论区跟粪缸没什么区别,各家小生粉纷纷往对家泼污水,合纵连横,卧底互黑,剧情比他们偶像演的剧复杂多了,精彩多了,完全就是人性的真实显露。

而演员的时间是固定的,但是多拍一集就能多卖一份剧和一摊广告,大家一起来注水,五句话就能讲明白的愣是拖成了大河剧一样的体量,大量无效信息,空镜头和废人物像蝗虫一样塞满了各个电视台和视频播出平台。真正高质量的剧无人问津,久而久之,也就没有人再去尽心尽力生产真正像样的剧了。

在接续采访中,宋方金说如他批评的那种坏演员在整个行业“占98%以上”,这些演员是剧作品质的最终呈现,质量优劣体现在他们的表演上。而他们的背后还体现着资本的强大力量,顺应市场规律,缺乏精神理性。资本操盘之下的文化产品市场最终只能不断生产这一类浮夸低劣的产品,观众的胃口就是这样逐渐被破坏,被败坏,直到他们对此彻底厌弃。

相关内容

  • 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 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

      3月1日,中国政府正式推出《网络空间国际合作战略》(以下简称《战略》),首次向国际社会阐释了中国参与国际网络空间合作的原则、目标和计划。《战略》展现了中国网络政策的透明度,有利于引领国际网空治理走

  • 中国倡导网络领域合作共赢 中国倡导网络领域合作共赢

      3月1日,中国发布《网络空间国际合作战略》(下文简称《战略》)。这是继《网络安全法》和《国家网络空间安全战略》之后的又一份重要文件,对中国今后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网络外交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战略》

  • 新闻用户关切点众筹刍议 新闻用户关切点众筹刍议

      核心阅读   ★准确把握用户的兴趣点和关切点,才能在当今新旧媒体竞争融合的时代大变局中掌握话语权,勇立引导舆论的潮头。运用众筹模式把握用户的兴趣点和关注点,其本质是创新。众筹要抓关键,形式要灵活多

  • 剪纸动画与新媒体时代的文化传承 剪纸动画与新媒体时代的文化传承

    摘 要:剪纸是一项古老的民间艺术,是传统艺术长河中一朵美丽的浪花。早在五、六十年代,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就首创了剪纸动画,将这一传统艺术搬上了动画的舞台。反观今日,很多传统艺术都淹没在信息社会中,渐渐变

  • 春节文化符号的视觉影像传播 春节文化符号的视觉影像传播

    摘 要:春节作为民族认同感的象征,蕴含了人类深厚的情感,具有生动且富有感染力的符号形式,其中蕴含深厚的所指文化内涵,承担着重要的文化传播功能。本文以春节文化中可见的视觉符号为研究依据,在符号学的视域下

  • 浅析“十七年”文学与电影的跨文化传播 浅析“十七年”文学与电影的跨文化传播

    摘 要:纵观中国电影发展史,在“年”期间曾出现了一波文学与电影的跨文化传播热潮。本文首先就文学与电影这两种艺术形态之间密切的关系进行分析;其次,对“年”这一特殊时期的电影发展的历史背景及其特点进行概述

  • 新媒体时代下的新闻传媒课堂教学 新媒体时代下的新闻传媒课堂教学

    摘 要:讲授、笔记是中国的传统教学方式,当下新媒体时代多种新技术的引入,学生主体人格尊严的被动要求,导致传授双方都需要更平等的交流互动模式。传媒教学课堂作为接触新媒体的前沿场所,理应成为新媒体技术应用

  • “一带一路”背景下云南国际传播人才培养研究 “一带一路”背景下云南国际传播人才培养研究

    摘 要:深化对“一带一路”背景下云南国际传播人才培养的研究对云南向其周边辐射国家文化特性及媒介生态研究有重要意义。本文试图从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强化实践经验的积累,建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全方位、